很多人都知道黄芪有很好的补气作用,还能提高提高免疫力,于是就有人拿黄芪来泡水喝代茶饮了,又或者炖汤使用,我自己有时候炖汤也会放一些黄芪下去,那么常喝黄芪对身体有那些好处和
很多人都知道黄芪有很好的补气作用,还能提高提高免疫力,于是就有人拿黄芪来泡水喝代茶饮了,又或者炖汤使用,我自己有时候炖汤也会放一些黄芪下去,那么常喝黄芪对身体有那些好处和坏处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黄芪有什么功效。
1、黄芪具有补气肾阳、固表止汗的功效
这个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补气作用,黄芪是用得最广泛的补气药了,各种气虚都可以用到他。比如脾胃气虚、肺气虚及表虚自汗、血虚等等。
所谓的脾胃气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一个的食欲和精神状态了,脾胃虚了,他们的运动功能就会减少,我们就不会那么想吃饭了,整个人就会比较乏力和懒,什么都不想做。这时候可以使用黄芪,黄芪入脾经,从而促进脾胃的正常运行。
至于肺气虚,肺影响着一个人的呼吸系统,肺虚弱的话就容易出现咳喘气短,呼吸急促等现象,常与五味子、紫菀等药使用;还有就是经常容易出汗的,如果是由人体表虚不固导致的自汗,常配伍牡蛎、麻黄根使用。
最后就是血虚了,这个比较好理解,那就是气血不足气血两虚,这种人通常面色就是比较黄,黄芪能生津养血,常配伍补血药使用,比如当归等。
2、黄芪具有行滞通痹的功效
中医上认为,气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运输、排泄等等,具有行滞通痹的功效,这就可以用于治疗气虚血滞不行的关节痹痛,肢体麻木或者半身不遂了,常配伍一些活血通络药使用,比如当归红花。
3、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脾主运化,其中就包括了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健全就能防止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要是脾虚弱导致运化功能减退,就会导致水液停在体内,聚湿生痰,严重就会导致水肿。而气能行津液,黄芪的能通过补气的作用,促进体内的水液运行,促进水湿排出,改善水肿。我们医院就经常用这味药材来治疗水肿病人,通常与白术、茯苓配伍使用。
4、黄芪具有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疮痈,久败疮,排脓止痛”,当我们身体出现久治不愈的疮疡,痈疽,就可以用它了,黄芪补气养血,促进新陈代谢,能很好的托毒外出、敛疮生肌,促进伤口愈合,常与人参当归配伍。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喝黄芪水最大的作用、好处那就补气了,一个人正气足了,就能抵御外邪的入侵,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生病的概率。特别是女生,女生每个月来一次月经,身体比较虚弱,手脚冰凉,面色比较黄,这就是气血不足了,常使用黄芪喝水,能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改善气血不足,从而面色红润,人也会显得年轻一些。
有些朋友可能用出黄芪泡水喝,没有见好处反而上火口舌生疮,这就是喝黄芪水的坏处之一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黄芪具有很好的补气作用,为“补药之长”,身体有气虚的用它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黄芪也是药品,是药三分毒,他的药性是温的,温的东西使用久了就是容易造成体内有热,像人参那样,人参是名贵的药品,但是也能“杀人”,正是因为他的大补和热性。
所以长期使用黄芪温补的同时,也容易上火,出现口腔溃疡,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心烦,失眠等症状。如果你的没有对症下药的话,可能会加重病情,比如阴虚火旺、体内有湿热的,或者体内有实火的,在长期用黄芪泡水喝无非是火上浇油,导致体内的热更加严重,从而出现大便不畅、干燥,小便短黄的现象。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随便用黄芪泡水喝,如果有气虚的情况可以适当泡水喝,但是不宜长期饮用,气虚改善后就停止了,以免上火。最好在中医的辩证论治下搭配其他中药使用,这样补气的同时,也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以上就是小朱的回答,要是对您有用,不妨分享点赞。如需药用,请向医生咨询。(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芪可以补气补虚劳,托疮生肌,利尿利水。坏处是大多是由于,不对称,而滥用带来的坏病。黄芪所谓的坏处就是滥用黄芪不对症带来的
黄芪是温补药,针对虚寒体质。有邪气重,有热的人不能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