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冬至一阳生,预示从这一天开始,昼短夜长将逐渐变为昼长夜短,大地寒气减轻,阳气开始生发,是一年之中由寒转暖的关键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到地球的南回归线
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冬至一阳生,预示从这一天开始,昼短夜长将逐渐变为昼长夜短,大地寒气减轻,阳气开始生发,是一年之中由寒转暖的关键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到地球的南回归线上。以地球赤道为界限,南半球获得的大阳光热最多,气候达到最热,故为夏至。而北半球获得的大热光热最少,气候最冷,故为冬至。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这一天也是获得大阳光热最少的一天,是谓寒极。
但从这一天开始,大阳运行轨道将由南向北移动,南北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将逐渐减少,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将逐渐增多,这就是冬至一阳生的天文学含义,是科学的,没有任何封建迷信。
我国位于北半球,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气寒将逐渐转暖,大地将逐渐复苏,新的一个农作物栽种季节即将到来。在农业社会,社会的总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寒冬时节,农业收入大幅减少,社会总收入也随之减少,人们的生活也由丰盈转为单调平淡,外出活动减少,食物减少,身体也会由强转弱。以前我国北方地区,每到冬天,人们就只能吃窑藏大白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冬至一过,上述情况将逐渐好转,全社会都将由蛰转出,由衰转盛。所以对农业社会来说,冬至是一个好日子,这就是古人要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好运的原因。
工业化社会,冬至对于社会生产的意义,已经不如农业社会重要了,但对人类生活的意义,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冬至祭祀活动,我认为还是有举行的必要。以前过冬很隆重,要全家围坐吃汤圆,如今我国随着社会类型的转型成功,由农业社会转化成了工业和商业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以前节日才能吃的东西,现在随时都能吃了,所以节味变淡了。我在冬至那一天,只是在菜市场里买了一碗三元的汤圆吃,没放糖,没裹豆黄,但心里还是暖暖的,香香的,甜甜的。
冬末春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