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能直接把肠息肉做了么 肠息肉 做肠镜检查发现 是否直接切除

肠息肉是一类从肠黏膜上皮长出并凸向肠腔的赘生物,可见于结肠与直肠当中,一般发生在其中的某段,也可累及整个结肠与直肠,数目上又分为单个息肉与多发息肉两类。较小的息肉直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5 16:48:00

肠息肉是一类从肠黏膜上皮长出并凸向肠腔的赘生物,可见于结肠与直肠当中,一般发生在其中的某段,也可累及整个结肠与直肠,数目上又分为单个息肉与多发息肉两类。较小的息肉直径只有几毫米,似芝麻、绿豆,较大息肉直径可达2-3厘米,似核桃。息肉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为广基息肉、也可为带蒂息肉。息肉的病理性质必须通过病理检查才可明确,其中炎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为常见的两种类型。

多数学者认为肠息肉的发生与饮食、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肠息肉较小时可无任何症状,随着息肉的增大可出现腹痛、腹胀、便血等明显不适。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息肉的大小、形态,并可取组织送检,所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息肉的常用手段。

一般根据息肉的大小、多少及病理性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直径较小的息肉,直接在肠镜下行电凝电切术即可;直径偏大的息肉(一般大于50px)或有蒂息肉先采用圈套器或尼龙绳结扎固定再行电凝电切术。如果有出血风险可以固定钛夹以防出血。如果息肉数量较多,为防肠壁出血、穿孔,建议分批次切除。一般炎性息肉多为良性病变,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但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所以还是建议镜下将其切除。

息肉切除以后,也不能置之不理,需要按时复查结肠镜,以防息肉复发。一般在息肉切除干净后,多数患者每隔1-3年复查一次肠镜,如果息肉复发,可以及时发现并于镜下切除。

作者:王博聪,医学硕士

大肠息肉指的是大肠黏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组织学上分为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根据息肉有蒂与否,分为无蒂、亚蒂和有蒂息肉,根据息肉的数目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息肉。肠息肉大多数位于乙状结肠或直肠,单发多见,多发者占15~42%,男性多于女性。

多数肠息肉病人没有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腹部不适、腹胀或大便习惯改变的表现,粪便可混有血液或者成鲜血便,大的息肉,可引起肠套叠或肠梗阻。肠息肉的诊断主要靠钡餐灌肠检查、内镜检查和直视下活组织检查,但对较小的息肉均有一定的漏诊率。有的息肉或无蒂的小息肉,可经内镜摘除,如果大于三厘米的无蒂息肉,应予外科手术切除。

对内镜摘除或手术切除的病例均应定期随访,因为肠息肉有一定的癌变率。大肠息肉的癌变率主要与组织学分型,瘤体大小及上皮异型增生有关管状腺瘤,癌变率小于5%,管状乳头状腺瘤为23%,但乳头状腺瘤癌变率为30%~70%,腺瘤直径在0.5厘米左右,癌变率≤0.1%,小于1厘米为1%~3%,1~2厘米为10%,而大于两厘米者30%~50%。轻度上皮异型增生者癌变率比较低,重度上皮异型增生者可达27%。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