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民间风俗 惊蛰节气的民俗民风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在雨水之后、春分之前,时间为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节气的风俗习惯主要有以下这些:

1、吃梨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7 01:35:43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在雨水之后、春分之前,时间为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节气的风俗习惯主要有以下这些:

1、吃梨

在很多地方,惊蛰都有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在惊蛰时节,病虫肆虐,小孩子们容易因此感染病毒,导致疾病的发生,庄稼也容易发生病毒害。而梨和“梨”同音,据说吃梨能够让小朋友和庄稼都远离病虫,茁壮成长。事实上,梨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且性寒味甘,有助于春季的防寒保暖,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祭白虎”解是非

“祭白虎”是广东、香港一带的惊蛰民俗。传说白虎是道教的“四神”之一,是口舌、是非之神,在民间象征着凶兆。每年的惊蛰前后,它都会下凡觅食,甚至会吃人,如果人们冒犯了这位凶神,则这一年将遭遇凶恶小人的暗算,百般不顺。人们在惊蛰这天祭白虎,就是为了化解是非、远离厄运。先用纸绘制一只白老虎,祭拜时以猪血供奉,然后用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纸老虎油水充足,便不会再张口说人是非了。


3、驱虫“打小人”

被春雷唤醒的蛇虫鼠蚁不仅要偷吃庄稼,还可能爬到家里来。不堪其扰的人们便想出了一招妙计——每逢惊蛰前后,人们手持清香、艾草等驱虫的植物点火熏烤家里的各个角落,并在门外撒上石灰。这样一来,蛇虫鼠蚁就不敢靠近家宅了。驱赶了虫蚁,也代表着赶走了小人,驱除了霉运。



4、“炒虫”

炒虫其实并不是将害虫都捉来炒了吃,而是将豆子或玉米等食材放在锅里爆炒,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就像是在炒虫子一样。在山东、陕西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惊蛰时节家家户户都要炒虫,并且还要比赛吃炒虫,以表达消灭害虫的愿望。



5、龙头节

在惊蛰期间,往往穿插了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龙头节。正所谓“二月二,龙抬头”,说的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沉睡了一个冬天的龙神就会苏醒过来,抬头升天。而龙又是行云布雨的神灵,会给人间降临珍贵的春雨,因此这被视为祥瑞喜庆的象征。“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人们欢度龙头节,以祈愿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在北方,这个节日又被称为“龙抬头日”或“春龙节”;在南方,则被叫做“踏青节”或“挑菜节”。


总体来说:立春的春风轻柔拂过,雨水的春雨温润如酥,沉寂了一整个漫长冬日的万物如梦初醒,睁开迷蒙的双眼,但真正使得万物再度苏醒的,却是那一声声遥远的惊雷。惊蛰的雷声唤醒虫蚁鸟兽,唤醒草木庄稼,更唤醒勤劳的人类,于是繁忙的春耕时节就此开启。在这阳光明媚的仲春时节,活力与生机就此重现人间!

感谢邀请,在惊蛰还有吃梨的习俗。在惊蛰时吃梨:一方面,春天天气干燥,梨有去燥润肺的功效,“吃梨消百病”;另一方面,“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保证全年都有好收成。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