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常遇春 常遇春徐达跟朱元璋一起长大?

这个问题让人想起黄埔军校一期生为什么那么厉害。
1924年,为培养革命军骨干,孙中山决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一所军校由于位于广州黄埔区,因此也被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0 07:45:15

这个问题让人想起黄埔军校一期生为什么那么厉害。

1924年,为培养革命军骨干,孙中山决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一所军校由于位于广州黄埔区,因此也被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一期毕业生645人,其中号称英才者至少有上百人,列举一下大家熟悉的:

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林彪,陈赓,牺牲于抗日战场的左权将军,国民党西北王胡宗南,国民党天下第一师74师张灵浦,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关麟征,还有其他诸如杜聿明、陈明仁、宋希濂、郑洞国、李仙洲、李默庵、贺衷寒、许继慎、黄维、王尔琢、范汉杰、桂永清、宣侠父、俞济时、周士第、孙元良、刘戡等等。


但是黄埔军校一期,1924年5月开学,学制只有半年,只是个匆匆开办的、具有速成性质的初级军校,不论教学条件、内容或毕业生素质,在当时中国国内军校中都远不是最好的,跟保定军云南讲武堂和东北讲武堂都不比,学员们的文化程度不太高,来源复杂。

为什么黄埔一期的毕业生这么厉害呢?并非个个天赋异禀,但关键在于他们赶上了“好时候”,在学校学习的六个月时间中,先后置于大革命、东征北伐、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战火中历练,于战火中成长、于战火中辉煌,最终大多功成名就。大量的战争实践让他们的军事才华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学习不是纸上谈兵,只有在真实战火的实践中淬炼,才能锋芒毕露!习而有得,方得教育真谛。

因为名将都是打出来,而不是养出来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括,学的军事理论丰富,结果是纸上谈兵,一上战场就废。

英雄不问出身,时势造就英雄,徐达、常遇春虽然都是农民,可是聪明有头脑,他们仗打多了,战场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然而然开始懂得学习、懂得思考,如何在后面将仗打的更漂亮。时势、天赋加上自己的努力勇猛,成就了他们一世英名。

真正厉害的其实是朱元璋!战略层面的决策很重要!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