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又叫大口黑鲈,是1983年我国从加拿大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引进的水产品种。1985年,加州鲈的人工繁育获得成功,从此国内开始了加州鲈的规模化养殖。近几年,南方地区的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又叫大口黑鲈,是1983年我国从加拿大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引进的水产品种。1985年,加州鲈的人工繁育获得成功,从此国内开始了加州鲈的规模化养殖。近几年,南方地区的加州鲈养殖业可谓是“热火朝天”,真正是以一“鱼”之力带动了一个产业链(从饲料到动保、从苗种到养成)的发展!
那么言归正传,加州鲈到底该怎么养呢?
作为优质的淡水鱼类,加州鲈鱼肉多刺少,肉质鲜嫩,有“淡水石斑”之称。我国南方很多省份都养殖加州鲈,其中广东省的养殖产量最高,养殖范围也最广。
加州鲈鱼抗病力强、生长快、起捕率高,在池塘中可以与四大家鱼混养,也可以单独养殖,养殖门槛比较低,很受养殖户的欢迎。但加州鲈毕竟属于外来引进物种,千万不要在野外放流,否则加州鲈可能发展成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的水生生物资源造成威胁。
在自然状态下,加州鲈喜欢栖息在水质清爽、有水生植物的浅水区域,平时活动范围比较小,但领地意识却非常强。
加州鲈在1~36℃的范围内都能够正常存活,但只有温度在10℃以上时才开始摄食,最佳的生长水温为20~25℃。另外,加州鲈对溶解氧要求较高,最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当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到1.5毫克/升时就会开始浮头,这时候需要及时打开增氧机增氧。
养殖加州鲈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4亩左右即可,水深保持在1.5~2米深左右,最好能够保证进排水方便,在鱼种放养前的20~30天,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清塘消毒。
扯远了,下面言归正传。
等到清塘药物的毒性消失之后(一般7~10天就会消失),可以用已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来培水培藻,为鱼种下塘做准备。
在放苗时,对于10cm左右的加州鲈鱼种,每亩水面可以放养2000尾左右,还可以搭配一定数量的鲢鱼、鳙鱼、鲫鱼等,这些配养鱼种能起到清除饲料残饵、调节池塘水质的作用。
在饲料方面,最好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加州鲈专用料。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0%~15%,根据天气和水温情况可以适当增减,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加州罗不耐低氧,当水体的透明度低于20cm(说明水质过肥,耗氧有机物含量高,水体有老化的倾向)时,就要及时加换新水,并在闷热的夏季经常打开增氧机。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三开两不开,再加一个坚持开”。
一般来说,池塘中的溶解氧有90%都是由浮游植物提供的。在晴天中午时分,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氧气,池塘上层水往往处于过饱和状态,而底层水由于光照强度低,依然缺少氧气。这时候打开增氧机是为了用上层的氧气补偿底层的氧债,增加水体交换,减少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生成。
到了晚上,植物停止光合作用,池塘中的氧气不再增加。养殖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都会不停地通过呼吸作用加速消耗氧气,此时养殖的鱼类如果没有浮头,可以不开增氧机。但是一旦打开,就不能停止增氧,必须持续到天亮,直到黎明时分浮游植物再次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至于在阴雨天气,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聚集,大气压降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池塘中的氧气便会逃逸到外界。这时候池塘的溶解氧含量会明显下降,要打开增氧机持续供氧。
随着水产科技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自动控制的智能增氧设备,这样的设备可以通过实时检测水中的溶解氧,进而智能控制增氧机的开关,用起来也是非常方便。
这几年鲈鱼养殖是个趋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