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有什么好吃的美食 介绍潮汕美食

作为一个在外地长大的潮汕人,回到潮汕地区,会被什么美食吸引呢?
各种各样的粿、小吃、海鲜、卤味、牛肉、杂咸等等数不胜数的美食,都有什么值得吃的东西呢?
生长在潮汕地区的潮汕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21:27:17

作为一个在外地长大的潮汕人,回到潮汕地区,会被什么美食吸引呢?

各种各样的粿、小吃、海鲜、卤味、牛肉、杂咸等等数不胜数的美食,都有什么值得吃的东西呢?

生长在潮汕地区的潮汕人,早已习惯了本地美食的口味。也许,只有在外地长大的潮汕人,才会更加懂得欣赏,那久违的潮汕美食。


粿的味道

粿,是潮汕人在一年当中,接触到的第一道美食。从正月初一开始,潮汕人就已经离不开粿了。

记得很小的时候,阿嬷(奶奶)就随父母一起来到了粤北韶关。奶奶不会说普通话,而老郑却是在韶关出生的,天天跟着奶奶,不但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潮州话,还随当地人(厂矿子弟)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每天跟着奶奶到市场买菜,市场里的语言则更是五花八门: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和普通话,各种声音不断地充斥在老郑的耳中。

在外地长大的潮汕人当中,老郑也许算是很有语言天赋的。不但能够流利地用粤语、客家话和普通话与人交流,还可以不带半点潮汕口音。

在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远离潮汕老家的奶奶,始终没有忘记潮汕的传统。

粿印,是离开家乡的时候随身携带的。在异乡的逢年过节,自然也少不了要做粿来应节。

①鼠壳粿

甜食,对于那时候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令人垂涎的美食。“鼠壳粿”,就是又甜、又香、又好吃的美食。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粤北山区做“鼠壳粿”,奶奶用浸泡好的糯米,将其舂成糯米粉,用筛子筛出细细的粉末,用最细嫩的糯米粉来做粿皮。

“鼠壳草”,可能是潮汕的孩子们最早认识的可食用野生植物。当附近野外的田间地头,开始出现“鼠壳草”的时候,就意味着快要过年了。

奶奶做的鼠壳粿,里面包着甜甜的芋泥作馅料。香芋的味道和糖的甜味融合在一起,再加入一些用葱爆香的猪油,潮汕特色的迷人味道,始终离不开那一点猪油的点缀。

过年的粿,除了要准备鼠壳粿以外,还要做红桃粿、白桃粿和甜粿。

②红桃粿

奶奶做的红桃粿不知道是否正宗,但这却是老郑认为最正宗的味道。除了可以包糯米饭以外,包绿豆的红桃粿,却是更香的一种味道。

浸泡好的去壳绿豆,撒入少许食盐拌匀,放到蒸锅里面蒸熟,静置使其稍微摊凉一会,趁着温热将其舂碎,用来做红桃粿的馅料。

馅料包在用粘米粉做的红桃粿皮里面,蒸熟后想趁热吃上一个,却还必须等到奶奶把过年拜神用的粿数好、放好,剩下有多的粿才可以偷吃。

③白桃粿

白桃粿,是用糯米饭包的粿。在粤北山区的厂矿里面,没有谁家的糯米饭能够比得上潮汕人家的糯米饭更香。炒花生的时候,还是孩子的老郑一直陪伴在旁边,期待着花生米快点炒熟,一会可以好好地偷吃几颗。

老家寄来的鱿鱼和虾米,平时是舍不得用来吃的。只有在过年做白桃粿的时候,才会提前浸泡鱿鱼和虾米。

做白桃粿之前,先把糯米焖成软硬适中的糯米饭,接着把切好的五花肉丁、香菇丁、鱿鱼粒和虾米一起用猪油炒香,然后撒入少许芹菜粒和切碎的蒜白翻炒、调味,倒入糯米饭边炒边拌匀,最后撒入事先炒好的花生米拌匀,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就做好了。

糯米饭包在同样用粘米粉做的白桃粿皮里面,放入蒸锅里面蒸一会,把粿皮蒸熟后,就可以出锅了。

放冷了的红桃粿和白桃粿,可以吃好多天。吃的时候,把粿放到锅里煎至两面金黄,香喷喷的口感,简直令人难以忘怀。鼠壳粿因为是糯米粉做的皮,一般都是再次蒸软来吃。

而菜头粿(萝卜糕)、甜粿(年糕)、甘同粿(马铃薯做的粿)、韭菜粿、芋粿、毋米粿等等,各色各样的粿,都有着各自不一样的独特滋味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口感。

潮汕人,将粿的文化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让世人对其刮目相看。所以,到了潮汕大地,首先必须要品尝各种各样的粿,才算是领略潮汕饮食文化的开始。

潮汕朥饼

中秋节吃月饼,应该是全国各地都有的习俗。在南方的广东,月饼主要是以五仁、莲蓉、豆蓉和豆沙为主。

潮汕的朥饼,也是中秋节的必备食品。朥饼和苏式月饼一样,采用了酥皮的做法。潮汕朥饼的馅料,主要以内包绿豆沙、乌豆沙或者水晶馅为主。

第一次吃到朥饼,就被朥饼的味道所征服了,那是2000年左右的时候。

朥饼的酥皮,入口即化。配以甜口的馅料,特别是水晶朥饼,肥肉和糖冬瓜丁,再加上糕粉和酥皮的完美结合, 产生了一种甜而不腻的口感。

当这种口味吸引了老郑的时候,老郑心里就产生了销售朥饼的念头。

老郑早些年在小县城里面做茶烟酒和百货的批零生意,经常会有一些老乡来光顾生意。每到中秋,许多老乡都会问起有没有朥饼卖?

2002年中秋前夕,老郑终于通过汕头的朋友,找到了供货商。那时候潮汕地区生产的朥饼,是很少在外地销售的。

在快递和物流还不发达的00年代,通过汕头至韶关的长途大巴中转运输,每次到货几十箱,损耗也令人头疼不已。

老郑终于明白:潮汕朥饼无法走出潮汕的原因,竟然就是因为运输途中的损耗太大而导致的。最终,迫于高损耗的无奈,只好放弃继续销售朥饼的念头。

而当老郑放弃了朥饼的销售以后,之后的连续几个中秋节,都有潮汕老乡来寻找朥饼的踪迹,最终失望而归。

让老郑永远无法忘怀的是:一个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家,不辞劳苦地坐了几十公里的班车来到店里,得知无法满足其购买朥饼的愿望时,在店门口久久徘徊的无奈神情。

老郑不忍看到老人家失望的眼神,最终拿出几块为自己家里过节而准备的朥饼,送给了老人家。那洋溢于表的笑脸,表露出多少远在他乡的潮汕人,对家乡味道的思念之情。

而现如今,潮汕朥饼终于开始走向市场了,各种防震包装把朥饼包裹得严严实实,就算长途运输也不会有太多损耗。

朥饼外表的酥皮,正好可以解去馅料的甜腻,虽然不如普通月饼那么好切,但直接用手拗开就可以了。

时值中秋佳节,到了潮汕地区,最值得品味的就是这一年当中只有一次隆重现身的潮汕朥饼。寻觅老字号的朥饼,品鉴朥饼真正的味道。

潮汕的海鲜盛宴

自从90年代第一次回到家乡,老郑就深深地爱上了潮汕大地。也许,这就是根源所在;也许,是因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许,归根结底还是难以抵抗潮汕大地美食的诱惑吧。

在90年代,从韶关回潮汕要乘坐长途大巴。可以从韶关直达潮汕,也可以选择在广州专车。老郑不喜欢坐韶关直达的卧铺大巴,所以一直都选择在广州转车。

广州开往潮汕的长途大巴,中途停车休息,大多数都选择在鲘门停留。一踏入鲘门,就让人闻到了潮汕的味道。

10块钱一碗的粿条汤,在那个年代算是比较贵的价格了。久违的家乡味道,就是从这样的一碗粿条汤开始的。

夜里,到达老旧的汕头市区,不愿再继续打车前往老家潮州。停留的目的,只是为了不愿错过,难得一次经过汕头的美食体验,以满足味蕾的需求。

①夜幕下的汕头

汕头人的精力,永远都是旺盛的。晚上11点多,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简单的桌椅,随意地摆放在路边的人行道上。红色的灯罩,把钨丝灯的光线变得更加柔和。这种特别的光线,照射在用冰块堆成的案板上,把各种冰鲜的海鲜衬托得更加新鲜。

汕头的海鲜,以新鲜和价格亲民为主要特色。在广东省内,很难遇见哪个地方,有着像汕头一样吃海鲜的氛围。

当天捕捞上岸的,各色各样渔获,在夜幕降临之时,快速地被各个大排档所采购一空。新鲜的渔获,很快就出现在冰块堆成的案板上分类摆放整齐。

生腌作为著名的“潮汕毒药”,在酸味、甜味和辣味的基础上,以最大的限度来保留海鲜的鲜味。

鱼饭作为潮汕人对海鱼的认知,可谓是一种独到的见解。仅以一碟简单而又不简单的普宁豆酱,就足以引爆其滋味。

角螺炖橄榄,把潮汕的特色食材橄榄,带入了一个新的食用领域。微苦、回甘和生津的口感,跟角螺片的鲜甜味道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盅独特的炖汤。

虾蟹粥,仿佛是以潮汕砂锅粥作为代名词,风靡全国各地。但是,在汕头市区繁华的夜市里面,虾蟹粥竟然已经开始无地自容了。

特色小吃煎蚝烙,是每一家大排档都必须会做的美食。白粥,则更是潮汕人用来中和韩江水热气的解药之一。

汕头的夜晚是繁华的,汕头的夜生活是丰富的,汕头的海鲜大排档是令人爱不释口的。

汕头人对于海鲜的见解,绝不仅仅只停留在解馋的境界,而是将各种新鲜的海鲜,通过五花八门的烹饪技艺,转变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家常便饭:以批发的价格,品鉴着海鲜的各种美味;在深夜的街头,凭借着海鲜的鲜甜味道,交流着今天工作的状况,从而迸发出明天工作的灵感。

②潮安的夜晚

潮安的管辖地域很广,从毗邻汕头市区的庵埠镇,到靠近潮州市区的凤凰山,都是潮安区的管辖范围。

庵埠镇、东凤镇和彩塘镇都毗邻汕头,受汕头饮食文化的影响,吃海鲜的氛围也与汕头市区相仿。而到了靠近潮州的凤凰山附近,则以河鲜的品种多样化而著称了。

老郑喜欢吃海鲜,更喜欢回到家乡,与家乡的亲人一起,围着一口热气腾腾的火锅,把从大排档采购回来的各种海鲜,逐样放入锅中汆烫。

一边吃着火锅,一边把酒言欢,同时也享受着潮汕大排档的完美服务。

在潮汕地区,无论是到大排档打包海鲜,还是在海鲜市场里面购买海鲜,都能够享受到最贴心的完美服务。

每一种海鲜,档主都会按照您的烹饪需求,来为您把海鲜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干净。在处理好海鲜之后,还会免费附送烹饪海鲜所需要的配料。

潮汕的卤味,同样是闻名天下的美食之一。卤味的故事,一会再继续述说,这里先说说卤汤的故事。

卤汤火锅,最早不知道起源于何时,近两年来也并未流行。

去年回潮州,和老郑年龄相仿的侄儿弄了一锅卤汤回来,配了几只卤鹅掌。用一锅卤汤,来热几只卤鹅掌,老郑觉得有点兴师动众了。

侄儿和老郑一样,都是好吃的人。除了卤汤以外,另外还配了一个海鲜火锅。

用卤汤来汆烫海鲜,是老郑没有想到的事情。卤汤的咸香和海鲜的鲜甜相互碰撞以后,竟然产生了不可思议的一种新的美味。

浓香和鲜香的融合,加上甜的口感,把海鲜的灵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潮州人对海鲜的认知,可能会不及汕头人那么精通。但是以卤汤火锅来吃海鲜,却是老郑在潮州才吃到的口味,堪称一绝,回味无穷。

卤的味道

卤味,在许多地方都有。而潮汕的卤味,却是潮汕人心里最为认可的味道。

卤鸭和卤猪脚,是奶奶的独门手艺。远在他乡,买不到家乡的狮头鹅,只好以卤鸭子来代替卤鹅了。

①澄海卤鹅

在一次回潮州老家的途中,在汕头停留之后,在朋友的建议之下,去了一次澄海,结果就开始中了卤味的“毒”。

澄海的卤鹅,堪称潮汕卤鹅界的王牌之作。狮头鹅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其全身的作用,鹅身上的各个部位都被澄海人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澄海区非常出名的日日香鹅肉店,如今已经成为旅游大巴的美食旅游线路之一。每到饭点,就会陆陆续续地出现许多游客,来到日日香鹅肉店,品尝澄海卤鹅的绝妙口感。

虽然生意依然火爆,但是在去年回潮汕时,专门去吃了一次,却没有找到从前的那种令人回味感觉。

老郑特意保留了十几年前在日日香拍摄的图片,当年的那个样子,不知道店家是否仍然记得:每天傍晚,门口摆满了简单的桌椅,门庭若市的排队场景,都是街坊邻里和慕名而来的食客。

当年的味道,来自于一种激情,一种薄利多销和倍受推崇的激情。店家和所有厨师们都精神抖擞,手忙而脚不乱,有条不紊地应付着每一位食客。

如今的场景,虽然店面装修比以前好了许多,经营方式却变成了犹如真功夫式的点餐经营,失去了从前的那种老板拿着菜单,为每一桌客人点餐的味道。

而其中的败笔之处,就连卤鹅中最为经典的菜式:卤鹅肠和卤鹅肝,也因为鹅肠经常没货和鹅肝卤制过火而大打折扣,令熟悉的食客有少许失望。

②隆江猪脚饭

相传,潮汕地区的隆江猪脚饭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始于唐朝,因韩愈赞赏而开始兴盛,继而因美味而流传至今。

隆江猪脚入口软烂无渣、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猪脚丰富的胶质和蹄筋的爽滑软烂,被卤制得十分入味。

为了解腻而配上的一碗米饭,确实是隆江猪脚的绝配。因为猪脚而搭配米饭,因为米饭而解除油腻,相辅相成而融为一体,故被称为隆江猪脚饭。

卤鹅也好,猪脚也好,卤的味道,是潮汕人家熟悉的味道和家常的味道。每一个潮汕人家的孩子,可以夸张地说:没吃过卤味的,一定不是正宗的潮汕人。

牛肉的故事

老郑从小就听奶奶说:不能吃牛肉。

潮汕人信奉拜老爷(拜神),牛任劳任怨地为人耕作,就连菩萨也体恤其辛勤劳作,所以我们不应该吃它。

而潮汕人的好吃,仿佛就是天生的食精一样。对于美食的追求,是潮汕人的天性。就连信奉拜老爷的老郑,在戒了牛肉许多年以后,也被侄儿的一句话给洗脑了:现在的牛和从前的牛不一样了,从前的牛要耕作,现在的牛是专门养来吃的肉牛。

对于牛肉的口味追求,潮汕人是认真的。牛肉丸,只不过是潮汕肉丸的代表之一。而潮汕的鱼丸、虾丸等等各色各样的肉丸,都同样可以做到无比极致的口感。

而潮汕的牛肉火锅,则更加讲究。精选的雪花牛肉、五花牛腱子肉等等,把牛的各个部位分得极其精细。

正是因为潮汕人对吃的讲究,为了保持牛肉更加新鲜的口感,在潮汕地区,可以使牛肉的新鲜程度做到:上了餐桌的牛肉还在跳动。

潮汕地区对于牛肉的分割,做得十分精细。而正是因为这份对牛肉的热爱,使得潮汕人,在选购活牛回潮汕的时候会更加挑剔。

只有选择了质量更好的肉牛,才能够在牛身上取出更多、更优质的牛肉,以满足潮汕食客的味蕾。

潮汕杂咸的味道

潮汕人把一些咸菜、橄榄菜、萝卜干等等的经过腌制的菜品,称为杂咸。杂咸是家庭主妇的专利,潮汕人家里的各种杂咸,一般都是由家庭主妇自己腌制或者是在市场里面采购回来的。

杂咸的种类非常多,就算是身为潮汕人本地人,也难以数的清楚。各式各样的杂咸,是早餐的绝配。

潮汕人的早餐,如果是在家里吃,一般都会以白粥为主。家庭主妇每天清晨,熬好一锅白粥,然后就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每天都会打扫得干干净净。

而潮汕家庭里最注重的茶具,则更是必须清洗得干干净净地。早餐过后,泡上一杯潮州的凤凰单丛,解除杂咸的咸味之余,也为一天的工作拉开了序幕。

结语:

潮汕的美食,是数不清的美食;潮汕的美食,是吃不完的美食;潮汕的美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美食。

来到广东,想品尝美食,潮汕地区必定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认真、执着,追求美食的更高境界。我是八两红的老郑,一个爱做菜的茶农。探索美食的奥妙,分享美食的做法,与您共享美食的快乐!@爱做菜的茶农 更多家常菜的做法和奥妙分享,欢迎点击关注。

猪肠胀糯米、蚝烙、炒糕果、hao果、无米果、芋果、菜头果、干筒果、鼠壳果、水果(不是苹果梨之类的水果)、果汁.水晶球、粽球、羔烧双色、反沙芋头、芋泥、甜心蜜枣...汕头的小吃真的很多,这里没办法一一列举,而且都很好吃哦!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