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
看到这个话题,眼前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阴森森牢房里,鬼子少佐正在审问被捕的我党地下交通员。鬼子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的,说出密电码,金
怎样理解“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
看到这个话题,眼前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阴森森牢房里,鬼子少佐正在审问被捕的我党地下交通员。鬼子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的,说出密电码,金票大大的有”。“你休想,要杀要剐,来吧!”。
这个镜头,你不会陌生吧?我的印象中,在我们的许多影视剧中,坏人劝诱好人叛变时候,经常会听到这几句台词。
“识时务者为俊杰”,本来挺有道理、有正气的一句话,许多编剧就喜欢借反派人物的口说出来,使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直定格在了这样先入为主的场景,难以改变。
当然,这是对“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曲解。
这句话的本意就是能认清眼前的客观现实或者重大事情,才是杰出人物。要我们适应环境变化,随机应变,灵活机动,不能墨守成规,顽固不化,拒绝新事物。只有这样“识时务”,才是优秀人物所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句话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但是,我的潜意识里,只要想到“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马上就会有另一句话更响亮的在脑海里浮现出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每个人都会遇到需要抉择的时候,需要面对权衡时务、考虑利弊、取舍得失,二选一选择,非此即彼,零和游戏。
我们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识时务,也要顾大局;做俊杰,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识时务者为俊杰”是汉语成语。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裴注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一书。裴即南宋史学家裴松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三国志乃西晋陈寿所著,宋文帝嫌其记事过简,遂命裴松之补注。裴广收三国原始资料,博引各史学名家著作原文,加注文字约超三国志原著三倍。裴注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襄阳记中写道:“儒生俗士,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识时务者为俊杰”一语,便被众口相传直至如今。裴注中所说卧龙,即三国时蜀国名相诸葛亮。凤雏即蜀主刘备帐下谋士庞统。统不听亮之苦劝,贪功冒进,军至落凤坡时,不幸死于流矢。亮与统二人皆为时之俊达,有经略天下之能。“识时务者为俊杰”一语,原意是说能认清当前情势并决定取舍的人,才是聪明能干的英雄豪杰,但是后来却成为在劝降敌人时被经常引用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