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抱怨说如今菜市场上买来的番茄虽然外观上更加诱人,但是“番茄味儿”却远不如从前。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呢?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我们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
不少人都抱怨说如今菜市场上买来的番茄虽然外观上更加诱人,但是“番茄味儿”却远不如从前。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呢?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我们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很难吃到的番茄也已成了比较常见的家常蔬菜,吃的多了人们的味蕾也变“叼”了,对番茄口感要求也提高了,改变的不是番茄本身,而是我们大众的味蕾。其实番茄失去“风味”,逐渐家常化,大众口感提高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原因。最主要原因还真的是番茄本身口感下降了。都有哪些原因造成番茄风味下降呢?请往下看。
番茄是否好吃主要因素是番茄自身酸度、甜度与风味物质综合平衡的结果。但是对种植农户而言,产量高低远比消费者体验出的口感要重要的多。番茄植株留果过多就自然会导致番茄果实甜度的下降。另外,番茄的育种方向也主要是迎合农户种植的高产需求进行的,主要注重产量这一指标,至于口感风味也只是次要的考虑方向。因此育种家培育出来的和农户种植出来的番茄大多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口感。因此可以说,番茄失去原始风味是“硕果累累”做代价换来的。
在番茄现代化育种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番茄的抗病性、外观、产量和硬度,导致一些控制番茄原始风味的部分基因片段随着定向育种的人工给选择丢失掉了。有研究表明现在市场上的番茄较原始番茄丢失了十三种风味物质,使得人们在食用番茄时失去了一部分味觉与嗅觉的美感,造成番茄口感远不如从前。这是番茄经济价值与口感风味不能兼顾的结果。
另外,受番茄运输和储存的影响,现在番茄市场主要以硬果为主,不过这类硬果型的番茄有一个特点就是口感较差。软果型的番茄虽然口感较好,但是这类番茄皮薄、质软,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只要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果实损伤,很快会坏掉。因此软果型的番茄也不被种植户和市场所选择。
在番茄的生产过程中,施用工业化肥已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当家肥——有机肥,尤其是过量施用氮肥,钾肥不足,导致生产的番茄味道变淡,口感也变差了许多;另外,为了促进番茄坐果、生长发育和商品性,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种植农户一般都要进行药剂蘸花,促进果实膨大。番茄空洞果等比例变大就是很好的例子。试想一味膨大连番茄内瓤都没发育完全这样生产出来的番茄能好吃吗?再者,为了使生产出的番茄货架期更长,也利于运输,生产基地的番茄往往会提前采收。提前采收的番茄还没积累够较多的糖分,靠摘后催熟的番茄口味当然会大打折扣。
反季节温室种植的番茄虽然可以随时满足市场和大众的餐桌需求,但是由于在反季节种植过程中,有效积温和光照等生长条件与实际正常生长还有差距,也造成种植的番茄口味下降。
番茄在采摘后货架期较长,我们就通常采用冷藏的方式来对番茄进行保鲜。另外,我们从菜市场买回的番茄一般一顿吃不完,也会选择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不管哪种方式的冷藏,虽然会延缓番茄的变质,但是在低温条件下番茄的风味物质不但不会再进行合成,反而还会过分散失,使番茄风味减弱变淡。
那么,我们大众怎样才能吃到口味较好的番茄呢?
番茄没有了过去的“番茄味儿”,主要是因为现代化规模种植,从育种→种植→采收→运输→储存等一系列过程定向选择的结果,也就是一味追求番茄商品化而忽视了口感食用性的结果。但是,社会在发展,人类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于番茄商品性的追求终究会追根寻源,以消费终端倒逼生产链条,最终回归到大众口感享受这一层面上来。感谢阅读,我是三农参谋。
西红柿失去原有的味道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把它当成一个鲜活的生命来看待!要想吃味更加浓郁的西红柿,还是找专业的,我抢先中美科学家半年破解了西红柿芳香物质的形成机制和控制方法,并成功申请了专利保护!更多关注,季颖™鲜食番茄!期待你的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