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意在警示人们,多和君子交,少与小来往。否则交什么人象什么人,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就成了同类之人。
这句话的正确是它具有普遍性,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意在警示人们,多和君子交,少与小来往。否则交什么人象什么人,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就成了同类之人。
这句话的正确是它具有普遍性,然而并非绝对。万事万物皆有特例,不然我们也不可能看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
这句话可以作为交友慎重的警示,但决不能为自己的错误作借口。翻开历史,可以看到许多近墨者不黑的事例。
两宋时期,赵宋王朝耽于享乐,面对外族的入侵一味忍让屈从。整个官场陷入对外敌的恐惧之中。但是以岳飞为首的少数将领,坚持抗击外侮,取得了气吞山河的巨大胜利,大长了民族气节,并使中华民族气节不存。明代嘉靖时期官场腐败,贪墨盛行,但还是有令人景仰的海钢锋。晚清社会黑暗,封建愚昧,终有清醒大义之士,振臂一呼掀起了辛亥革命,揭开了反对封建,寻求民主的序幕。
泸沟桥事变之前,民国政府面对日寇的肆意挑衅,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大部分政府高层认为“战端不能开,战端一开中国必亡”。而中共中央及国民党少数官员,始终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否则现在哪里有堂堂之中华?
这些事例都可说明“近墨者”未必“黑”!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取决于人的本身,有的人心术不正跟着再优秀的人也不一定成为好人;有的人心向正义就是在一群坏人堆里也不一定变成坏人!我们要用矛盾的方法看问题,凡事没有绝对。这个问题的可能性千变万化、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