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春夏养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是什么养生原则

这个问题回答好了不容易,能理解了也不易,需要很多知识背景。简单说说吧: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是天地之产物,独得天地之灵气。人有两个父母,一个是基因上的,父精母血而成人。另一个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5 16:28:31

这个问题回答好了不容易,能理解了也不易,需要很多知识背景。简单说说吧: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是天地之产物,独得天地之灵气。人有两个父母,一个是基因上的,父精母血而成人。另一个更高层次意义上的父母就是天地。一代大儒张载说过“万物与我同胞”就是这个意思。插一句,他的另四句话更有气魄:“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望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在心,学而时习。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只要太阳系不毁灭,就会一直按这个规律运行。相对于天地,人的生命实在过于短暂。中国先圣通过观察把一年分为四时,八气,二十四节,用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这也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系统。决定这套系统是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在春夏秋冬四时中,春夏属于阳气控制的时间段,秋冬属于阴气控制的阶段。

人既然是天地之子,人的生命这个子系统就要顺从天地这个大系统。就好像一个电脑软件要在系统下运行一样。这个软件如果和系统兼容就能顺利运行,如果不能兼容轻则运行不顺畅,重则就不能运行。那么,春夏季阳气当令,我们顺从天地自然就要养阳气了。至于什么是阳气?怎么养阳气?哪些行为属于养阳?这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三言两语说不清。

春季是天地间阳气萌芽生长的时节,万物欣欣向荣。夏季是天地间阳气发展壮大的时节。自然界万物旺盛壮美。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道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我们须在春夏季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

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有违这个规律,就会杀伐自己的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通晓这些就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