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妈妈如何背奶 上班怎么背奶

职场妈妈背奶真的是一部辛酸史,每天都像在打游击战!

178天的产假休完,怀着不舍得离开宝宝的心情去上班了。第一周上班,每天都很担心宝宝有没有哭,会不会不适应,有没有想我?事实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1 14:04:24

职场妈妈背奶真的是一部辛酸史,每天都像在打游击战!


178天的产假休完,怀着不舍得离开宝宝的心情去上班了。第一周上班,每天都很担心宝宝有没有哭,会不会不适应,有没有想我?事实是宝宝的适应能力比大人好多了,跟奶奶玩了两天就完全适应了。


半年没上班,一边要重新熟悉工作环境,一边要找机会去吸奶。有时一开会,时间太长,乳房已经涨得疼痛,而会议离结束遥遥无期的样子,真想举个手说:“抱歉,老板,我想先去吸下奶!”


小公司没有母婴室,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供我吸奶,每次都像在打游击战,会议室、会客室、茶水间、储物间,甚至是在洗手间轮流跑,有时还会中途被同事打断。几次下来,每次去吸奶,心情都很紧张,担心挤到一半又被打断,导致现在一听敲门声都会有恐惧感。



吸奶时间不在岗,偏偏老板过来找,好几次都遇到这种情况。老板一生气,打了好几个电话,正好电话也没带在身边,独自在办公桌上呼叫着主人。


“十次找你,八次都找不到人!”老板对我咆哮!

“不好意思,正好去洗手间了。”老板是男士,心里害羞又担心老板不能理解背奶妈妈,因此没有跟老板说实情。

“下次手机要随身带着,随时要接听电话。”


就这样打打游击战,时刻保持着警惕心,背了半年的奶,宝宝也一周岁了。每天的心情随奶量的多少,时好时坏,奶量少的一天,心情会很DOWN,感觉每天吸出来的奶量就是我的KPI


选对工具和场所,做个快乐的背奶族

1、吸奶工具的选择

职场妈妈要提前准备好吸奶工具:吸奶器、储奶瓶/袋、背奶包(带蓝冰的保温背包)等。

吸奶器有手动、单边电动、双边电动吸奶器,手动吸奶器需用手按压,双手会比较累。单边电动吸奶器解放了双手,但两边轮流吸奶比较费时间。双边是双侧乳房同时吸奶,比较适合职场妈妈,相对来说比较高效。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建议选择双边电动吸奶器。


2、吸奶场所的选择

首选母婴室,如果没有,就找很少有人去的房间,尽量不被打扰,安心吸奶,心情紧张会导致奶量减少。在吸奶时可以多看看宝宝的照片、视频,能有效的刺激奶阵。

为宝宝储备食粮不是一件让人羞于启齿的事情,我们要大大方方的让别人知道,必要时寻求同事的帮助。


职场妈妈一天的背奶生活

1、早上临出门前先亲喂一顿母乳。

2、上班时吸奶次数根据个人情况、宝宝月龄来调整。

(1)宝宝4-8个月,这时宝宝还是主要以母乳为主,辅食吃得比较少,尽量吸奶3次。

(2)宝宝9-12个月,这时宝宝辅食添加种类多了,尽量吸奶2次。

(3)宝宝12月以上,可以继续背奶,一天吸奶1次,如果觉得背奶比较难坚持,或者每天吸出的奶量少于100ml,可以不背奶了。但不代表就戒母乳,回家了还可以继续亲喂。我是背奶背到宝宝1岁,之后晚上和周末都亲喂,一直喂到1岁半才戒奶。


3、我上班地点离公司比较远,因此选择了带蓝冰的保温背包。天气热的时候,母乳放在背包里到晚上7点多还是冰的,回到家就直接放到冰箱。

如果母乳第二天就喝,就把母乳放到保鲜室,第二天喝前放到40度左右的温水里加热就可以喝了。

如果母乳要保存几天的情况,就放到冷冻室,喝前一天放到保鲜室里解冻,喝之前再用40度温水加热。


4、回到家后尽量多亲喂宝宝,这样才能保持奶量。上班时用吸奶器吸出的奶量会受时间和心情的影响,吸奶量并不代表你的奶量,不要觉得吸出来的少而放弃了母乳喂养。


背奶路途不易,妈妈们加油!


当初休满128天产假后,我也要回单位上班,在此之前,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背奶,害怕保存的奶不新鲜,害怕宝宝不肯吃奶瓶,后来听从朋友们的意见后,我做了以下几样准备:

1.提前让宝宝使用奶瓶。大概上班前半个月,白天我就挤奶出来用奶瓶喂宝宝,还好平时宝宝也经常用奶瓶喝水,所以他不太排斥奶瓶,只是好像他用奶瓶吃的奶不算多,但是只要他接受,慢慢来嘛!

2.准备好吸奶器。这个东西相信很多妈妈在生产之前就已经备上了,我也一样,坐月子的时候由于奶量不够,也害怕宝宝吃不完有残奶,所以就用来吸,可出月子后奶水足了就放一边没再用了。在上班前半个月的时候,我开始又用它吸奶,不仅喂宝宝,还希望能给宝宝多存一点奶,害怕上班后奶量降得快,可我的奶一直都不算多,只能一天多挤一次。

3.准备好冰袋。这个东西必须得要,并且不要买太差的,如果你公司有冰箱能冷冻还好,如果没有,那就要买那种冷藏保存时间够长的,不然母乳很容易变质。

每个背奶妈妈都是希望自己的宝宝能继续吃上母乳,虽然麻烦,可是我们再累心里都是很满足的,这就是母爱的伟大。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