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美食大国,各地美食的种类数不胜数。也因此衍生出一些容易让人混淆的食物,比如火锅,麻辣烫,串串香,冒菜,还有馄饨,云吞,抄手。
那么说起来馄饨,云吞,抄手有什么区别呢?严格
中国作为一个美食大国,各地美食的种类数不胜数。也因此衍生出一些容易让人混淆的食物,比如火锅,麻辣烫,串串香,冒菜,还有馄饨,云吞,抄手。
严格的说,云吞,抄手都来自馄饨。我们中国人吃馄饨的历史,大概得有两千多年,算来要比吃饺子还要早。
那时候古代的人认为它没有七窍,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所以叫“混沌”。后来根据造字的规则,改叫“馄饨”。
后来由于人员的流动,馄饨传入广东和广西地区。因为“馄饨”与“云吞”的粤语发音相近。又取其“一口一颗”的原因。岭南人就把“馄饨”取名叫“云吞”。
而在四川,因为抄手皮儿薄易熟。两手在胸前一抄,一两分钟过后就可以煮熟上桌吃了而得名。
此外,还有人认为,因为这种面食的外表,好像人在冬日为御寒,把双手抄在怀里而得名。
可以说馄饨,云吞,抄手在本质上是一种食物。只是 只在迁徙的过程中逐渐的已经本地化了。
那么,馄饨在本地化的过程中,有了哪些变化呢?
馄饨的老师汤里经常是加紫菜,虾皮,蛋皮,谓之为“三鲜”。
一口清汤入嘴,几粒儿透明的虾皮儿浮上来,再吃上几个皮薄馅香的馄饨,就此开始了神清气爽的一天。
可是馄饨,和云吞,抄手的汤底比起来,显然并不算高。
先说云吞
广东地区因为盛产海鲜,所以广东人习惯在炖汤中加入海鲜。在云吞汤底中加入蟹子,虾米和其他新鲜的海鲜来煮云吞的汤底。云吞的皮儿薄如片儿纸,弹指可破,云吞的皮儿和馅儿经常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流动感,汤底香浓精美,因此广东还衍生出云吞面。
到了四川,当地人们则把这个叫做抄手。馅儿多是肉和鸡蛋。和上边儿两个清淡吃法不同。做好的抄手,要淋上红汤。红汤是由花椒粉,辣椒粉,生抽调制的浇头。出锅后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红彤彤的一大碗,当地也叫红油抄手。红油抄手皮儿馅儿柔嫩鲜美,吃起来流畅爽滑。汤汁微辣浓香,不用其他配菜,就绝对算得上是一道销魂美食。
一句话总结大馄饨≈抄手,小馄饨≈云吞。
大馄饨和抄手
包出来的形状都是元宝形,区别在于皮儿的薄厚。
大馄饨的皮厚且棱角分明,常被当作主食,一碗下肚已然半饱。
而 抄手皮儿薄馅滑,吃的时候,皮儿和馅儿一起滑下肚去,讲究的是一个“爽”字。所以抄手更像是一道小吃。
再看小 馄饨与云吞
小馄饨在包法上讲究快速,包出来的外形多为肉团上带一大尾巴。小馄饨更讲究汤和皮,馅儿只是一抹肉而已。
云吞的包法,更像广州点心里的“烧卖”,馅料的丰满程度无疑要比小馄饨大的多。
大馄饨
江浙地区若是汤馄饨,馅料多逃不出猪肉,河虾,榨菜,蔬菜,葱姜这几样排列组合。
北京是鸡肉馄饨馅鲜汤鲜。
上海的馄饨则只有一种馅,是非荠菜肉馄饨莫属。
广式云吞
最传统的云吞馅儿都是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鲜虾云吞则是高配版,用的是小河虾,胜在增鲜。尽管都是猪肉,却依然爽口弹牙,一点儿都不肥腻。
抄手
抄手则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辅料,只钟情于猪肉,不管配料是啥,主角始终是猪肉。
无论是馄饨,云吞,抄手它们的本质上是一种食物。但所到之处皆征服了当地的吃货,也足以见它们的魅力所在。
我是伯爵lwh。一个热爱美食美酒,喜欢制作美食的烹饪届的小学生。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收藏!
其实基本上一致。地域不同,叫法不同,北方叫馄饨,东部地区叫云吞,西南地区叫抄手。
现在的主要区别在于东部地区的云吞里面的馅料要大点,丰富点,有时候和面一起煮,广州的云吞甚至里面好像有虾仁吧。
北方的馄饨大部分是猪肉馅,馄饨的汤料以清汤为主,放有虾皮,紫菜,葱花,香菜等等。
西南地区,尤其是成都叫抄手,馅料和北方差不多,不过汤料是以麻辣为主。成都本地好像有个叫龙抄手比较有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