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为啥要吃腊八粥 腊八节除了吃腊八粥还有什么风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特别是我国华北地区,家家户户都吃腊八粥。
01.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记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09:20:27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特别是我国华北地区,家家户户都吃腊八粥。

01.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记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百姓的“千家粥”后大胜而归。时值腊月初八。岳飞死后,每到腊月初八,河南地区的人民便熬粥纪念他。

02.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元末明初,落难之时,又冷又饿的朱元璋从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乱七八糟杂的东西。放在一起熬成了粥,得以活命。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03.赤豆打鬼

据说腊八这天,鬼怪出来作祟,只要用红豆击打他们,他们就不敢靠前。后来赤豆打鬼演化成了赤豆熬粥,祛病镇邪的说法。

吃腊八粥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摩尼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

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所以说腊八节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

其实,我国关于腊八节的风俗由来已久

据我国古书记载,“腊”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称之为“腊祭”,因此,人们也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之为“腊月”。南北朝时,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但并不喝腊八粥,至于在这一天喝腊八粥的习俗,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传统美食腊八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方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桂圆、大米、小米、红豆、花生……。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中国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除夕的饺子上了桌,蘸着飘香四溢腊八醋,家家户户团团圆圆高高兴兴过大年!

因为粥好喝呀!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