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鳝鱼,为合鳃科黄鳝属动物黄鳝的肉。具有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主治虚劳,疳积,阳痿,腰痛,腰膝酸软,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久痢脓血,痔瘘,臁疮。
【性味归经】
味甘,性
【简介】
鳝鱼,为合鳃科黄鳝属动物黄鳝的肉。具有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主治虚劳,疳积,阳痿,腰痛,腰膝酸软,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久痢脓血,痔瘘,臁疮。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肝、脾、肾经。
【医学记载】
1、《别录》:"主补中益血,疗沈唇。"
2、《千金·食治》:"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
3、孟诜:"补五藏,逐十二风邪。治风湿。"
4、《本草拾遗》:"主湿痹气,补虚损,妇人产后淋沥,血气不调,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
5、《本草衍义补遗》:"善补气。"
6、《滇南本草》:"治痨伤,添精益髓,壮筋骨。"
7、《本草蒙筌》:"去狐臭。"
8、《纲目》:"专贴一切冷漏、痔瘘、臁疮。"
9、《本草汇》:"治痢疾。
【食疗功效】
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药,兼治臁疮,疗效颇显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别是外用时能治口眼歪斜,颜面神经麻痹。
1、用于气血不足,体倦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眼花。同猪瘦肉、黄芪等煮熟后,饮汤食肉。
2、用于治疗久痢、便血或内痔出血。焙干研末,加红糖调味服。或煮熟、调味,食肉饮汤。
3、用于久患风湿,肢体酸痛,腰脚无力。可与杜仲、桑寄生、五加皮配伍,煎汤服。
【食疗方】
1、治虚痨咳嗽,黄鳝250g,冬虫夏草3g。煮汤食用。(《常见药用动物》)
2、增气力,熊筋、虎骨、当归、人参等分。为末,酒蒸大鳝鱼,取肉捣烂为丸,每日空腹酒下两许。(《本经逢原》大力丸)
3、治小儿疳积,鳝鱼3条(切碎),香薷10g。炖服。(《常
见药用动物》)
4、治肾虚性腰痛,黄鳝250g(切碎),猪肉100g。同蒸熟后食用。(《常见药用动物》)
黄鳝汤的用料
黄鳝 2条姜 1块大蒜 5瓣葱 适量香菜 适量料酒 1勺盐 适量
黄鳝汤的做法步骤
步骤一
清洗黄鳝并不容易,由于黄鳝表皮粘液较多易滑,可在黄鳝脖子处下刀放血,然后顺着切口剖开鱼身,将内脏去除。洗净后将黄鳝切成大小均等的小块,泡在清水中静置30分钟,将鱼肉的血水泡出即可。
步骤 2
将配料切好备用。
先将切好的姜片放入油锅爆香,等到姜片变成金黄色,边缘焦糊的时候可以放入黄鳝。
步骤3
先将切好的姜片放入油锅爆香,等到姜片变成金黄色,边缘焦糊的时候可以放入黄鳝。
步骤 4
黄鳝入锅后需要翻炒较长时间,为了让姜片更好达到去腥味的目的,同时之后煮出来的汤也会呈现奶白色。
步骤5
依照备好的黄鳝数量倒入适当的水,加入适量料酒去腥,放入蒜头后盖锅盖煮10分钟左右。
步骤 6
当黄鳝汤呈现出奶白色时加入适量的盐和切好的葱段、香菜点缀,即可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