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板薯是薯蓣科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在我国南方各地均有种植。它的块茎不仅可以当做蔬菜烹饪食用,还可以用来酿酒和制作酒精。除了食用外,脚板薯还具有一定的药用
脚板薯是薯蓣科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在我国南方各地均有种植。它的块茎不仅可以当做蔬菜烹饪食用,还可以用来酿酒和制作酒精。除了食用外,脚板薯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肺益肾,补脾养胃的功效。经常食用脚板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动脉硬化,糖尿病,胃病等疾病。
那么脚板薯在农业种植中,有多少种类?又应该怎么样种植呢?下面我就具体跟大家分享一下常见脚板薯的种类,以及脚板薯的具体种植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脚板薯常见的品种有两种,一种块茎肉质呈紫红色,叫做紫肉脚板薯;另一种块茎肉质呈白色,叫做白肉脚板薯。紫肉脚板薯和白肉脚板薯,在外观上差异不大,不好区分,但它们的块茎表皮非常薄,只要稍微刮破一点表皮,就能够加以区分。
①紫肉脚板薯:紫肉脚板薯口感上比较糯,并且它的块茎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和矿物质元素,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经常食用紫肉脚板薯,能够增强血管的弹性,预防动脉硬化,对减轻疲劳,抗衰老有很大的帮助。
②白肉脚板薯:白肉脚板薯口感上和山药差不多,比较脆爽,它的块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这两种物质能够促进脾胃的消化与吸收。经常食用白肉脚板薯,能够预防脾胃虚弱,泄泻。
★脚板薯种植时间
脚板薯的生长周期比较长,需要6个月以上生长周期。在每年的10-11月份,脚板薯地上的茎叶干枯死亡后,就可以进行收获了。所以脚板薯栽种时间,一般是每年的4-5月份,这个时间段温度比较适宜,有利于脚板薯发芽生长。并且在这个时间栽种,脚板薯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生长,有利于提高脚板薯的产量。
★脚板薯繁殖方式
脚板薯有两种繁殖方式,一种是地下块茎繁殖方式,另一种是气生块茎繁殖方式。
①地下块茎繁殖:地下块茎繁殖方式,就是把脚板薯的地下块茎,切成5-7cm左右的小块,然后使用草木灰对切块进行消毒杀菌,再把切好的块茎播种到大田。这种繁殖方式,脚板薯出苗非常快,生长周期短,脚板薯的产量很高。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种植脚板薯。
②气生块茎繁殖:气生块茎也称为“零余子”,是脚板薯藤蔓上长出来的一种圆形块茎。气生块茎繁殖,首先要等脚板薯藤蔓上的“零余子”自然脱落,然后收集起来储存好,等到明年春季播种到大田。这种繁殖方式,脚板薯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收获的产量比较低,所以农业种植中,一般不使用此方法进行种植。但此繁殖方法能够改良脚板薯品种,在需要改良脚板薯时,也会适当的采用此方法栽种脚板薯。
下面我就以农业种植中,经常采用的地下块茎繁殖方式,给大家分享一下脚板薯的具体种植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块茎选择与处理
①块茎选择:选择脚板薯块茎时,要选择个头较小,无病虫害感染,没有伤口,根须较少的块茎作为种薯。这样脚板薯切块后,伤口比较小,有利于脚板薯伤口愈合,提高脚板薯发芽率。
①块茎处理:选择好脚板薯种薯后,把种薯切成5-7cm左右的小块,每个小块要有1-2个芽眼。切好后,在切块上撒大量的草木灰,并搅拌均匀,然后放到太阳下稍微晒干。这样不仅可以对切块进行杀菌消毒,还可以促进切块伤口愈合,防止脚板薯切块腐烂。
★土地选择与处理
①土地选择:脚板薯对土壤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一般的土地都可以种植,但是要想让脚板薯丰产,那必须要选择适宜它生长的土地进行种植。所以我们在选择脚板薯栽种土地时,要选择土壤肥沃,湿润,土层深厚,排水性能良好的沙质土壤进行种植,这样才能提高脚板薯的产量。
②土地翻耕:选择好土地后,要对土地进行翻耕,由于脚板薯地下块茎生长大个,所以土地翻耕深度要尽量深,翻耕深度在40cm左右。翻耕完毕后,在土壤中撒适量的石灰,并在太阳下暴晒3-4天,消灭土壤中的病菌及虫害,降低脚板薯感染病虫害的几率。
③土地施肥:土地翻耕后,要施加底肥,底肥一般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配合复合肥,氮肥一起进行施加。肥料均匀的撒土地表面,大概每亩地施肥3000kg,然后再次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并整平。多施农家肥,可以提高脚板薯的抗逆性,降低脚板薯感染病虫害的几率。
④起垄开沟:土地施肥完毕,要进行起垄开沟操作,垄宽1m左右,沟宽30cm左右,沟深15-20cm左右。把脚板薯的块茎栽种在宽垄上面,这样可以避免下雨天气田间积水,导致脚板薯沤根。
★块茎播种
①土地浇水:土地处理好后,要根据土壤的干燥程度,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这样能够促进脚板薯的切块生根发芽,提高发芽率。但是浇水不可太多,土壤湿度太大,会导致脚板薯块茎腐烂。
②块茎播种:土地浇水后,等到土壤的水份稍微干燥,就可以进行块茎播种了。按照每个宽垄上面播种两行,株距35cm,深度5cm,进行播种。播种要把脚板薯块茎的芽眼朝上放置,然后再覆盖一层细土,轻轻压实即可,这样有利于脚板薯出苗。
③覆盖稻草:脚板薯播种后,可以在土壤上均匀覆盖一层稻草,可以起到土壤保温,减少土壤水份蒸发,避免肥水流失的作用,这样有利于脚板薯出苗,促进脚板薯幼苗的生长。
★田间施肥
①幼苗期追肥:等到脚板薯幼苗长到30cm左右时,要给幼苗施肥,以促进脚板薯茎叶生长。这次施肥以腐熟农家粪水,复合肥,氮肥一起浇灌施加,大概每亩地施加1000kg。
②花蕾期追肥:在脚板薯花蕾期,生长零余子的时候,这时候需要消耗很多的养分。所以在这时候,必须要给脚板薯施肥,才能保证养分的供应,促进脚板薯的生长。这时候施肥,必须要施加液肥,因为脚板薯地下块茎已经在开始生长,开沟施肥容易损伤地下块茎。所以这次施肥还是以腐熟农家粪水,复合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一起浇灌施加,施肥量大概每亩地2000kg。
③块茎膨大期追肥:在脚板薯地下块茎膨大期,也要进行施肥,这时候脚板薯地下块茎迅速膨胀,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营养。所以这时候施肥,要施重肥,大概每亩地施肥2500kg,以农家粪水,复合肥,钾肥一起施加,这样可以促进脚板薯地下块茎膨大,提高脚板薯的产量。
★田间浇水
①天气炎热浇水:脚板薯比较耐干旱,不需要浇水太多也能生长,但是想要脚板薯丰产,那么还是保证脚板薯充足的水份供应比较好。所以在天气炎热时期,可以5天左右浇水一次,这样就可以保证脚板薯的水份供应了。
②下雨天气控水:脚板薯耐涝性不行,所以在下雨天气要控制田间水份,田间有积水,要及时排走,避免脚板薯沤根,造成地下块茎腐烂。
③幼苗期浇水:在脚板薯出苗后,正常情况下,1-2个礼拜浇水一次就可以,保持土壤湿润,保证幼苗水份供应,这样才能促进幼苗的生长,使得幼苗生长健壮。
④花蕾期浇水:在脚板薯生长零余子的时候,需要的水份比较大。如果这时候需要收集零余子,用来明年播种,这时候要给脚板薯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这样才能保证脚板薯的水份供应,促进脚板薯零余子的生长。
⑤块茎膨大期浇水:在脚板薯地下块茎膨大期,需水量更大,这时候必须要多浇水,保持脚板薯水份供应,才能促进脚板薯地下块茎膨大,提高产量。如果水份供应不足,脚板薯的地下块茎膨大受阻,生长比较小,不利于脚板薯丰产。
★搭架与培土
①培土:在脚板薯幼苗长到30cm左右时,要给幼苗培土,把幼苗根基部的土壤堆高。这样有利于后期脚板薯地下块茎的膨大,可以提高脚板薯的产量。
②搭架:在脚板薯幼苗培土后,就可以立即进行搭架引蔓。用长竹竿插在距离幼苗15cm左右的位置,每棵幼苗插一根,然后每两根竹竿绑成“人字形”,在竹竿上面再放置一根长竹竿,把所有“人字形”竹竿固定在一起,可以防止竹竿倒塌。幼苗就用绳子轻轻绑在“人字形”竹竿底部,这样脚板薯幼苗就会往架子上生长。
③摘心:在给脚板薯幼苗搭架子时,每一株幼苗,只留一根藤蔓,多余的藤蔓要摘除,这样可以避免多余的藤蔓白白消耗养分,促进脚板薯幼苗生长,提高产量。
★田间除草
①搭架前除草:在脚板薯搭架之前,可根据土壤中杂草的多少,进行中耕除草。中耕方式不仅可以清除田间杂草,还可以给土壤松土,可以促进脚板薯根系生长。
②搭架后除草:在搭架后,就不能进行中耕除草了,可采用人工拔除方式除草或者喷洒除草剂除草。除草剂除草,要选择对脚板薯生长没有影响的除草剂,并按照说明书进行配置浓度喷洒,避免影响脚板薯的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
脚板薯在少量种植时,病虫害比较少,当成片种植时,还是会有比较多的病虫害感染。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①地老虎:地老虎会危害脚板薯的地下根系和块茎,使得脚板薯地下根系断裂,地下块茎损伤,影响脚板薯根系的营养及水份吸收。严重时,地上藤蔓和叶子会枯黄,影响脚板薯的生长,及产量。
防治措施:1.使用灯光陷阱诱杀地老虎成虫,减少虫源。2.使用幼嫩的菜叶和辛硫磷药物进行混合制成毒饵,放置在田间毒杀地老虎。3.把辛硫磷,敌敌畏药物配置成水溶液,对脚板薯幼苗进行灌根,灭杀地老虎。
②蛴螬:蛴螬也是危害脚板薯的地下根系以及地下块茎,前期导致脚板薯幼苗生长发育不良,茎叶枯黄,后期使得脚板薯地下块茎破损,影响脚板薯的产量及品质。
防治措施:1.施加有机肥料,要完全腐熟后,才能施加。2.使用黑光灯灭杀蛴螬成虫,减少虫源。3.使用辛硫磷,敌敌畏等药物配置成水溶液,对脚板薯根部浇灌,灭杀蛴螬幼虫。
③炭疽病:炭疽病会导致脚板薯的叶片出现红褐色的小斑点,慢慢的病斑会扩大,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全株叶片枯萎,植株死亡。这严重影响脚板薯的光合作用以及生长,降低脚板薯的产量,严重时脚板薯可能会绝产。
防治措施:脚板薯栽种密度要适宜,到了要搭架的时候,及时搭架保持田间通风和光照。发病初期,及时去除病株的病叶,拿出田外焚烧,然后使用多菌灵药物对脚板薯藤蔓喷洒防治。
④锈病:锈病会导致脚板薯的叶片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慢慢的小斑点越来越多变成黄褐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上面的病斑还会变成黑色。严重影响脚板薯幼苗的光合作用,减少有机物的积累,进而导致脚板薯的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脚板薯要避免连作,下雨天气及时排走田间积水,避免田间湿气过重。发病期及时剪除脚板薯病叶,拿到田外焚烧销毁,然后使用百菌清,多菌灵,波尔多液等药物对脚板薯藤蔓进行喷洒防治。
以上就是脚板薯的常见品种,具体的种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技术,我是“惠农天地”,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谢谢大家的支持。
脚板薯的种类有哪些?脚板薯是山药的一种品种,有紫色肉和白色肉两种,种植紫色肉的较多,因为口感好,特别是用来煲汤,汤也是呈粘稠状的,最喜欢用来泡饭吃,很下口。
选择土壤肥沃、深厚、没有种过其他薯类的土壤。产地需要溧水的地方,防止土壤水份充足,使芽苗不能很好的生长。
种植前将种薯进行切块,茎部不利于过大,一般在50克左右,中间部分70克左右,下端在80克左右。
切好过后的种薯用草木灰加多菌灵拌一下,降低发病率。
先把地里的杂草除掉,再把种地进行翻耕一遍,有利于脚板薯的生长。按照一定的距离挖沟,施入油菜枯、有机肥、农家肥。用土平沟后,铺上地膜。
地膜打好过后,按照距离掏个小口,将切好的种薯一块一块的放进去,最后用土壤覆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