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脑梗高发的一个季节!
夏季,暑邪尤盛,最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其中,脑梗最为高发。
专家提示,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人体大量出汗,血液黏度增高,对于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老年人
脑梗是一种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大脑的某一根血管发生了堵塞造成脑组织缺氧,从而引发脑细胞的死亡,脑组织就会发生功能障碍。
脑梗塞是众多疾病当中对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病,会给家人和自身带来无尽的痛苦。
因为其起病急、信号隐蔽,所以常被人们忽视,这也就是为什么脑梗的致死率极高的原因。
日常很多习惯会对血管造成伤害,我们要及时对其有一定要的了解,知己知彼方能预防!
脑梗来临,会有“1软、2晕、3多”,及时查脑CT
1软:肢体发软
表现为:突然走不动路,拿不住东西,单侧手脚麻木等。
这些\"变软\"的 症状,俗称\"偏瘫\",是脑梗最常见的前兆表现。
一旦出现类似的情况,及时就医检查,切莫拖延。
2晕
头晕
突然间头晕,一过性的,或者是持续头晕,都要高度警惕脑梗。
一旦脑部血管堵塞,发生脑梗,会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加重的现象。
眼晕
然间视力模糊,或者一过性的眼前发黑,一般突然发作,持续几分钟,可自行恢复。
3多
哈欠多
经常哈欠不断,嗜睡,一定要警惕脑梗,临床上约八成脑梗,发病前5-10天,会出现此类情况。
口水多
白天嗜睡,睡觉时还多流口水,查一下脑血管。
脑部组织,是调节身体各项机能的,如果,脑部细胞受损,肌肉的协调性也会受到影响。
一般会表现为,在睡觉的时候单侧流口水,并且,还会伴随着例如拿东西拿不住,喝水容易呛水等情况。
肢体麻木多
比如脸麻、舌头麻、手脚麻木等,甚至一侧肢体都麻木。
手脚无力,提不起重物、或走路没劲等异常现象。
为何脑梗患者越来越多?
1、脂肪摄入的太多
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一些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增多。
像肉,炸鸡,牛油,动物内脏等,都会导致血管内脂肪,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物质的堆积,增加血管负担,造成损伤。
而肥胖的人患脑梗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10倍。
2、盐摄入增多
不只是做菜放入的盐,酱油,包括腌制食物,腊肉,香肠等食物。
研究显示,我国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盐为15-20克,超出推荐摄入量的2-3倍。
盐的摄入增多,导致血管脆弱,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患高血压的几率增大30倍以上。
3、烟酒超量
我们吸烟的人数逐年的增加,已达到3亿人,而吸烟与20多种疾病有这直接的关系。
长期的吸烟,导致血管内膜损伤,造成血管痉挛。
喝酒,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大,诱发心梗,脑梗的发生。
建议:每天吸烟,小于5支;每天喝酒,小于2两。
除了以上的外界因素,真正的病因,是导致身体内在损伤。
预防脑梗,从养护血管做起,做好三个字,血管更健康:
第一个字:“补”
到了中老年,想要血管健康,一定要补充Ω-3不饱和脂肪酸,因为通过研究表明,饮食中omega-3脂肪酸摄入过少、omega-6摄入脂肪酸过多,两者失衡是诱发、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常使用的油类大多也是omega-6摄入脂肪酸偏多。
omega-3脂肪酸参与体内的脂肪代谢,糖代谢等,经常补充可以清除血管中的垃圾,保持血管弹性,降低血脂,预防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一旦身体中的脂肪酸平衡,还可以预防慢性疾病,所以补充omega-3脂肪酸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十分重要。
来源:秋苏籽油、花生油、菜籽油,各种坚果,绿色蔬菜、深海鱼等等,其中秋苏籽油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omega-3脂肪酸含量最高的,高达65%以上。
第二个字:“喝”
会喝水对于养护血管十分重要,在保持机体充足的血液的前提下,多喝水能过稀释血液,使血液的浓稠度降低,预防血栓的形成,那么我们在什么时间喝水最重要呢?
1、早起后一杯水
早上喝一杯水有利于健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身体进行了一晚上的休息以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分,早上身体是很缺水的。
这时候补充一杯水,会增加血容量,促进血液循环,让人的大脑迅速恢复清醒状态。
2、午后一杯水
午睡以后,身体易产生疲倦感,建议不要急于吃东西,可以喝一杯水,既可以防止犯困,帮助降血脂。
3、睡前一小杯水
睡前防止晚上起夜,不易喝水过多,可以喝100ml左右即可,可以防止夜间因为水分不足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更应该做好相应措施。
第三个字:动
1、两脚划圈
足部距离心脏较远,活动足踝,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从而可以预防血栓等。
做法:自然站立,一脚站立,另一只脚尖点地旋转,交替进行,每次15分钟。
2、按摩颈部
将双手搓热以后按摩颈部两侧,可以缓解颈部血管硬化情况,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按摩速度稍快一些,每次按摩十次左右。
3、脑部旋转
每天做几次脑部的前后左右的额旋转,可增强血管的抗压性,有利于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