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魏武卒那么厉害,为何最后却消亡了呢?

《韩非子•初见秦》:“(秦军)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於前者,皆是也。”秦军之强令六国胆寒,在这支强悍的军队的帮助下,秦国屡屡得胜,奠定霸主地位。但有这样一支军队,不仅在秦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5 23:56:55

《韩非子•初见秦》:“(秦军)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於前者,皆是也。”秦军之强令六国胆寒,在这支强悍的军队的帮助下,秦国屡屡得胜,奠定霸主地位。但有这样一支军队,不仅在秦军之前就闻名于各国,而且还曾战胜十倍于己的秦军,这就是“魏武卒”。然而这支强大的军队最后为何被消灭了呢?

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魏武卒不仅要身披重甲、持戟负盾,还要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强悍的体质令普通人望而生畏。严格的选拔、特殊的编制、独具一格的训练方式让这支精兵的战斗力直线上升,成为当时世界上步兵最为精锐和彪悍的军队。只不过这支军队还未成气候,就如昙花一现般消失在了历史中,“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战绩也没有助推魏国成为笑到最后的国家,还间接拖垮了魏国的发展。

如此强大的魏武卒,和一个人密切相关,这个人叫做吴起。魏武卒受吴起训练,他对军队纪律要求严格,同时鼓励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讲求重罚,更注重重赏,而且吴起还聘有专职教练特训士兵。这些举措大大提高武卒们的战斗热情、提升了军队战斗力。在主将吴起的带领下,这支军队多次取得对秦国的胜利,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周安王十三年(前389)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然而“成也吴起败也吴起”,魏武侯即位后,吴起受到排挤,从而离开魏国去楚国,这支百战百胜的军队也逐渐走向衰落。新的将军庞涓缺乏比肩吴起的领军魅力,魏武卒在之后的几次战役中失败,遭齐军伏击,主将庞涓战死,魏国衰落,魏武卒元气大伤。秦将白起大败魏韩联军,魏武卒损失殆尽。

吴起离魏只是加速了魏武卒的衰落,然而直接原因还是魏国的战略错误:妄图凭借魏武卒的强大打败所有诸侯国。有了魏武卒的魏国自负了,四处交恶引发战争,当桂陵、马陵等战役损耗了大部分魏武卒精锐后,这支天下无敌的雄狮几乎不复存在了。魏国元气大伤,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培养成本过高的魏武卒无法得到很好的补充,打一次就少一次,最终被魏国自己消耗殆尽。另一个关键原因老兵战死,那些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才是魏武卒真正的灵魂,他们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作战技巧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无法通过硬性弥补。大批精锐老兵的损失,使魏武卒的软实力损伤严重,队伍失去了中坚力量,重新训练、培养的周期很长,也很艰难,魏武卒最终衰落。

魏武卒虽然厉害,但魏国却不是当年的那个称霸天下的魏国,大量人才的流失让魏国抱残守缺,没有再能训练领导魏武卒的将领帅才;国力衰弱,没有能力武装军队。可怜魏武卒被齐军埋伏,损失惨重,最后被秦军歼灭,含恨沙场,告别历史舞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