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应该至少覆盖以下几个方面:性别、生理和疾病知识和性取向。
第一,性别应该向孩子解释什么是社会性别,什么是生理性别,什么是性别认同,让孩子树立科学的性别观念,营造平等的
性教育应该至少覆盖以下几个方面:性别、生理和疾病知识和性取向。
第一,性别应该向孩子解释什么是社会性别,什么是生理性别,什么是性别认同,让孩子树立科学的性别观念,营造平等的性别思维。我们常说的男女,其实是把性别简单化理解了,把性别等同于生理性别。由人体器官决定的使生理性别,没有任何的标签,也没有任何的情感色彩。男的就是男的,女的就是女的,仅此而已。但是,社会文化往往附加了各种标签甚至是枷锁,例如阳刚和阴柔、“女子本弱”等。男生不是天生阳刚,女性也不是天生阴柔的。最后一点是性别认同,即你是否认同你的生理性别,认同则为顺性别,不认同则为跨性别。三点对孩子形成科学正确的性别观念相当重要,并且对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反跨性别歧视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二,不应该对孩子羞于谈性,让孩子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构造,明白异性的身体构造,知道哪些是隐私部位,避免孩子受到性侵害或者施加性侵害。而且,对于某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摆脱禁欲主义文化的禁锢,教育孩子什么是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以及如何分辨性病,避免孩子因为高危性行为感染疾病。人的性欲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且难以抑制,直面它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第三,对于性取向为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泛性恋等少数性取向的孩子应当予以正确的科学知识教育,让他们明白性取向没有正常与不正常的区分,使孩子顺利实现自我认同,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营造包容和安全的成长环境免遭其他孩子的暴力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