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身体里会有湿气?如何预防湿气?

为什么人身体里会有湿气?如何预防湿气?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个个都湿气重,十人九湿,这是正常现象吗?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我们人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都在受到影响,现在的人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2 02:01:14

湿气是中医的概念,其实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存在着湿气,其本质就是水分。

但是,任何事都有个限度,人体内的水分也一样。当吸收水分过多或是身体水代谢功能下降,多余的水分就成了“垃圾”,也就是湿气。

这种多余的垃圾水分比普通水分不一样的地方是:恶浊,即不卫生;粘黏;即难以甩去;损阳,即阻碍机体正常功能。

湿气分内外,从中医的角度解释,就是外湿侵入到人的身体内之后,在人体的日常代谢过程之中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没法及时排除而形成湿气。湿气也分为好几种,和风结合的是风湿,和热在一起结合的就会形成湿热,和寒结合就是寒湿。

身体湿气重产生的原因也涉及诸多方面,平时生活习惯不规范、经常性的熬夜,长时间的对着电脑,经常吃油腻、辛辣的食物,频繁的喝酒或者醉酒就会让期内的湿气变多,如果一些坏的生活习惯或者一系列的不好的饮食习惯长时间持续的话,就会让人的身体内的湿气越发积聚而变得严重。

随着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平时很健康的人会出现皮肤、头发大量频繁的出油,整日无精打采,排便粘稠而且多便,阴部潮湿等等的现象,这些现象其实都是对身体里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反应,出现这些现象,往往就暗示着你的身体里湿气已经比较重了。

除了饮食,久坐懒动也是湿气积聚的一大原因。久坐会减少大脑供血,脑供氧及营养物质不足就会影响中枢神经,而中枢神经负责调节身体各项机能,若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湿气也会积聚、家中。

日常祛除湿气,最常见的办法就是食用红豆薏米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用这两样食物可以起到养血、祛湿的作用。不仅如此,薏米红豆粥还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

其次是泡脚。

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脾、肾正是人体的水代谢器官,它们的水代谢功能发挥出来,水代谢正常,湿气也就除掉了。但要注意的是,泡脚的水不宜太热,尤其经期女性更要注意。温水泡脚,40度即可。

另外是按摩学位祛湿。穴位在西医里称为神经节,受到刺激后可以将刺激经交感神经传导至器官,使器官活跃起来。对祛湿最佳的穴位有:

1.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2.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3.极泉穴。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白领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