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的发展过程其实很缓慢,大概10-15年。如果能在癌变前期发现问题,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100%,但是如果在晚期才发现癌变,患者五年生存率则会显著降低到10%左右。
“该35岁男
肠癌的发展过程其实很缓慢,大概10-15年。如果能在癌变前期发现问题,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100%,但是如果在晚期才发现癌变,患者五年生存率则会显著降低到10%左右。
“该35岁男子突发肠癌离世”,究其原因确诊已经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肠癌有哪些报警信号?
大便习惯改变
早期可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也有些人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里急后重。此外,大便也会出现变形、变细等表现。
便血
肿瘤破溃出血,便血色暗红,排粘液便,或者腥臭的脓血便。
消瘦
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不明原因的出现体重下降,身体乏力。
腹痛腹胀不适
肿瘤持续增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不适。
腹部肿块
右侧结肠在解剖上具有腔大、壁薄的特点,肠腔内容物多为液状,肿瘤可以向肠腔内生长,60%~70%的中后期病人可于右侧中腹部触及质硬肿块,这是右侧结肠癌的一个征象。
但是,想靠症状表现来早期发现肠癌,通常不太可靠,因为肠癌早期甚至晚期也不见得会有症状,或者即便有症状也没有多少特异性。
所以不要想着通过所谓的征兆来判断是不是癌症,比如跟上面的这些表现不符合,于是认为不是肠癌,而如果和上面的症状相符,就吓得半死,认为肯定是得了肠癌。
如何及早发现大肠癌?
85%以上的大肠癌都由大肠息肉转变而来,也就是说,早期发现并且处理息肉,可以预防85%以上的大肠癌。大肠息肉和早期大肠癌往往没有症状,但是可以通过筛检发现。大肠癌的筛检,可以分为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来进行。
1.高危人群筛查
先来看看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符合以下任何一条者都属于高危人群:
对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建议如下 :
2.一般人群的肠癌筛查
一般人群指的是没有症状也没有肠癌家族史的人,对于一般人群筛查一般从50岁之后开始。
推荐用“结直肠癌筛查评分”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有助于提高筛查参与率,浓缩高危风险人群,3分以上属于高风险,一定及时筛查。
具体的筛查流程参见下图:
总结一下:
(1)先做评分评估自己,如果低于3分,可以选择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试验,如果是阳性则继续选择肠镜检查。
(2)如果评分高于3分,则直接选择肠镜检查。
如何预防大肠癌?
结直肠癌说到底是吃出来的癌症,“三高一低”和缺乏运动是主要诱因。所谓三高,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一低就是食物中膳食纤维过低。除了科学筛查之外,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1.饮食要定时适量
晚餐不宜吃得过晚和过饱。因为晚餐吃得过晚和过饱,容易造成消化不完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在肠道累积,增加了患肠癌的风险。
2.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的摄入
每天摄人35克以上的纤维素,可使结肠癌的发生率降低40%。食物中纤维素缺乏可使大便量减少,肠道运动减慢,因此肠道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增高,致癌物与肠道壁黏膜作用的时间延长,就容易发生结肠肿瘤。
3.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
摄入大量肉类、 脂肪、糖和甜品为特点的 西式膳食模式可增加结直肠癌发生风险。
4.积极戒烟
吸烟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 1. 27 倍,结直肠癌风险随日吸烟量、烟龄和累 积吸烟量的增加而增高,烟龄 > 50 年的人群发病风 险较不吸烟人群增加 38% 。而戒烟年龄越早、戒烟时间越久则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越低。
5.积极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影响结直肠腺瘤 的发生和癌变过程。体质指数( BMI) 每增加 5 个单
位,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 19% 。
6.积极控制血糖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 型糖 尿病 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生率增加 27% ,死亡率增加 20% 。
7.高钙饮食
钙质可吸收和结合肠道中脂肪酸、胆汁酸等致癌物;钙质还会影响细胞生化反应,调控细胞生长,从而起到预防肠道肿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