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面临过敏威胁最大的是未成年人群体。最新数据表明,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达 5%~8%;湿疹在发达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从上世纪 60 年代的 3%上升到 90 年代的
在我国,面临过敏威胁最大的是未成年人群体。最新数据表明,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达 5%~8%;湿疹在发达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从上世纪 60 年代的 3%上升到 90 年代的 10%;儿童哮喘患病率较 10 年前上升了 65%;2015 年婴幼儿过敏发生率逾 41%。
专家指出,对于儿童过敏,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一方面,很多过敏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如过敏性鼻炎发作,鼻痒、喷嚏、流涕和鼻塞等症状就会接踵而至,皮肤过敏则会导致瘙痒、皮疹、风团、水疱等等,继而影响孩子正常的饮食和睡眠;另一方面,过敏病程漫长,往往会伴随终身,从婴幼儿期的奶癣到学龄前的过敏性鼻炎,还有之后的哮喘,在不同年龄段过敏会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而且不同的过敏性疾病之间还存在关联,例如儿童时期患过敏性鼻炎,就与之后罹患哮喘息息相关。据统计,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可达 38%,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的 8%。过敏症状若长期没有得到控制,还会出现乏力、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继而影响孩子身体和智力方面的正常发育。
日常环境中的尘螨、花粉,空气中的 PM2.5 颗粒,食物中的鸡蛋、牛奶、海鲜等,都是常见的过敏原。邱益煊特别提醒人们,要保持卧室清洁,预防尘螨过敏。“尘螨最爱置身于棉制品,如床垫、棉被、枕头中,每张床垫平均约有数百万只尘螨。尘螨以人体产生的皮屑为食物,而它们的排泄物正是引起人类过敏的主要物质。”
过敏是如何产生的呢?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人体微生态免疫屏障被破坏,有害菌占位并乘机肆虐,使人体处于微生态失衡的病理状态,一遇到过敏原,皮肤和器官组织就开始产生过敏反应,表现出荨麻疹、溃烂、红肿、瘙痒、喷嚏不断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窒息、休克或发展为哮喘,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过敏治疗有口服抗组胺药、外用激素软膏、中药治疗和微生态抑敏疗法等。抗组胺药和外用激素软膏都只能暂时控制过敏症状,且容易复发,副作用较大;中药治疗疗程相对较长,还没有成为主流;而微生态抑敏疗法,目前被医学界公认为世界性的趋势。免疫学界经过多次抗过敏科学研究发现,对患过敏性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若是改变和修复人体微生态环境系统,就能改进过敏者的免疫体系,有效改善过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