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哪里祛寒
很多穴位都具有祛寒的功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等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
艾灸是指利用艾叶制成的艾绒为主作为施灸材料,或配合药物,点燃后在穴位或患
艾灸哪里祛寒
很多穴位都具有祛寒的功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等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
艾灸是指利用艾叶制成的艾绒为主作为施灸材料,或配合药物,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进行烧灼或熏熨,借其温热性刺激及药物的药理作用,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疏风解表、补中益气、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拔毒泄热等作用。艾灸不同的穴位,具体作用不同,常用的具有祛寒功效的穴位如下。
1.腰阳关,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具有驱寒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腰骶痛、下肢痿痹、筋挛等。
2.清泠渊,臂后区,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2寸。具有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振寒、目痛、胁痛、肩臂痛不能举。
3.阴市,在股前区,髌底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侧缘。具有温经散寒、强壮腰膝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关节痛、下肢屈伸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寒疝、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膝阳关,在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具有化湿散寒、疏通经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腰俞,在骶区,正对骶管裂孔,后正中线上。具有散寒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腰脊疼痛、脱肛、月经不调、足清冷麻木、下肢痿痹、腰骶神经痛等寒湿稽留引起的病证。
其他如神阙、关元、大椎、肾俞等穴除了驱散外寒,还有扶助全身阳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阳虚内寒。上述穴位的选取,需要由医生经过辨证论治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使用。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针灸科 主任医师 刘颖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