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学角度讲,从扁形动物开始,动物的身体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制,这使得动物的身体有了明显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动物的运动从不定向趋向定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也逐渐集中
从生物学角度讲,从扁形动物开始,动物的身体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制,这使得动物的身体有了明显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动物的运动从不定向趋向定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也逐渐集中于身体前端。这些变化促进了动物各反应区的生成,以更好地适合生存环境。
人的器官,包括肢体,呈现不完全对称,是与生命起源、结构和功能、进化等有关的。
1、构成生命的最初因子就是不对称的
简单而笼统的说,人类的身体是由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构成的。这就是生命的基本因子。但是,这些因子并非是完全对称的。自蛋白质始,构成蛋白质的氨基肽链就是有“端”有“末”,核酸、糖类亦同。越循溯至根本,这些最基本的物质都不是对称的,依照这些基本物质的不对称特性生长出的人类,是这些基本物质“不对称”之特性体现。
2、机构功能与进化、废用
人类在生存进化中,逐渐发展出不同的反应区。为了让脑更好更方便容易地控制不同反应区以进行各种生理运动、活动,即将各器官、肢体作用、常用/不常用加以区别,例如心脏,是因人总是用右肢活动,怕右肢来不及在活动中收回保护心脏,所以心脏生于左侧,方便左肢进行保护。同理,虽然很多器官、肢体看似对称,其实皆有主次之分,因而不对称。
3、宇宙环境
可以简单理解为磁场。人体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球公转、自转及产生的磁场,身体自身的体液也以这些宇宙环境为指向原则,进一固定某一方向的运动,例如血液。事实上,地球上达到一定等级的动物全部如此。所以也可以这么理解,为什么器官、肢体不完全对称?因为受血流方向影响。这使得两侧器官、肢体得到的体液资源也不同,进而影响到器官、肢体的发育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