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有没有通过科学的双盲实验证实其毒性?

双盲实验是用来检验药物的作用,以回避人类的心理影响。而用来鉴定病原体的方法是柯赫氏法则。
而艾滋病和艾滋病毒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证明,则是用其他方法证明的。这种方法是在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05:51:43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艾滋病毒和双盲实验。

第一个关键词是艾滋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bbr: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衣壳在电镜下呈高电子密度。衣壳内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组、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以及其他来自宿主细胞的成分(如tRNAlys3,作为逆转录的引物)。

以上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百度百科!仅用于科普宣传。

第二个关键词是双盲实验。

双盲实验是指被试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一处理的实验技术。这种实验方法用于防止研究结果被安慰剂效应( placebo effect)或者观察者偏爱(observer bias)影响。在实验中使一个人盲就是不告知他实验过程的信息。按照使参与者盲的程度,这种实验被分为单盲(Single-blind)、双盲(double-blind)、三盲(triple-blind)实验。

单盲是受试者不知药物还是安慰剂,双盲是受试者和试验人员都不知;三盲是双盲的基础上再加上资料分析人员。

病毒检测不属于药物试验,所以不用双盲实验来验证。检测如果不能完全确定,可以通过复查的方式确定。是否有毒性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应该说是在潜伏期还是在发作期。潜伏期因人而异,潜伏期可能没有太多症状,让人误以为没有感染;真正等到发作期时,实际有效的药物很少,终点指向死亡。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