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背着苏联走向了深渊。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辞职演讲,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与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演讲中说道:“
一
戈尔巴乔夫上台前的苏联形势已严重恶化,在他之前,苏联推行的是老人政治和终身制。也就是说,一个人当上苏联领导人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就会干到死,才能换下一代的领导人。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死气沉沉。因为苏联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国家的经济控制在国家手中, 国家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做政府想做的事。这种模式在短期内对经济发展会有作用,但长期来看百害而无一利,它扼杀了经济的活力,降低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在美苏争霸的年代,苏联的国内形势日益恶化,到了快要崩溃的边缘。随着苏联形势的恶化,各个加盟共和国也加速了分离的倾向。
二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1985年, 戈尔巴乔夫开始走上了苏联领导人的位置。
在前苏联模式已经走不下去的时候, 戈尔巴乔夫只有一条路走,就是改革,就是去探索一条新路。而探索本质上是在做试验,试验就有成功也会有失败,这就为日后苏联的大结局埋下了伏笔。
戈尔巴乔夫明白老路已不能再走,老人也不能再用,于是他大刀阔斧起用一批新人,这些人中间就包括叶利钦。
叶利钦天生就是一个冒险家,而 戈尔巴乔夫必须在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做平衡,这就导致两个人的整体战略发生了严重碰撞,最终发生了激烈冲突。
在前苏联的体制下,选拔出来的接班人戈尔巴乔夫不可能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改革者,充其量是一个协调者,比保守派水平要高一点的人。相反他起用的叶利钦则表现得更有领袖气质,更有才干。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始终得不到苏共元老派和加盟共和国的支持,这为苏联的解体挖了一个深坑。
三
1991年,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声浪中,国内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甚至发生了戈尔巴乔夫被软禁的事件。
在这场斗争中,最终胜出的是倔强的叶利钦。
叶利钦在被戈尔巴乔夫罢免手中,利用民主化和民选的机会,利用个人魄力,成功地打造了个人品牌,在苏联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远远高于戈尔巴乔夫。
在叶利钦的努力下,苏联最重要的三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代表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声明《独联体条约》,并宣布了苏联的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把前苏联的权力移交给了叶利钦。
属于戈尔巴乔夫的时代结束了,叶利钦领导俄罗斯人民开始了新的一页。
四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共产党内部备受指责,接任的久加诺夫也是一个比较中庸的人,领导苏联共产党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大起色。
刚开始的戈尔巴乔夫在国际上声望还比较高,他和平的交权得到了西方国家元首的一致肯定。他不仅拿到了诺贝尔和平奖,还得到了德国统一奖,多次出国与国外各国领导人畅谈对苏联未来的看法。
但时代在变化,一个已经过气的人马上就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最终戈尔巴乔夫要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
因为苏联已有六十多年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戈尔巴乔夫也不是一个会理财的高手,俄罗斯的经济更加恶化,卢布快速贬值。到了1997年,戈尔巴乔夫个人信用破产,不得不外出接广告赚钱养家。
毕竟人没有死,生活还得继续,吃饭就要花钱,花钱就要赚钱。
五
1997年,戈尔巴乔夫拉上自己的外孙女,开始为自己的老对手国家美国来的必胜客代言,这大概他接的第一单代言广告。
2001年,作为前官员的戈尔巴乔夫利用自己善于讲话的优势,开始了自己的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生涯。
2007年8月,戈尔巴乔夫为奢侈品牌路易威登皮包的广告代言。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后,多次曾试图组建新的政党,重新回到俄罗斯的政治生活当中去,无奈他的个人品牌和个人名声太差,根本不能为政党谋取更多的好处,每次不到一年就被迫下台,这说明这个人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戈尔巴乔夫也只能游移在俄罗斯的边缘化社会中讨口饭吃,混下日子,不管在任何一届,以他的风格,都难以做出自己的特点。
用普京的话说,戈尔巴乔夫就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他在不合适的时候做了不恰当的事,把国家交到了疯子的手上,他是俄罗斯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