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被不能确定为健康的猫狗咬,抓,舔伤口,只要破皮,就存在感染风险。
第一先判断能否确定猫狗不带毒,能当然就直接排除了,不用打针。第二,不能的话,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感染风险有多
理论上,被不能确定为健康的猫狗咬,抓,舔伤口,只要破皮,就存在感染风险。
第一先判断能否确定猫狗不带毒,能当然就直接排除了,不用打针。第二,不能的话,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感染风险有多大,直接打针有无实际意义。决定是立即开始暴露后免疫处理程序,还是可以推迟暴露后免疫。
有几种情况,是可以直接排除风险的,不要乱打针:
肇事动物确定半年内不曾被任何外界疯动物咬抓过。
不到半岁的猫狗从出生至今确定不曾被任何外界疯动物咬抓过,与他们接触过的其他家里动物也健康存活。
多年无案例的非疫区国家被咬伤,如日本等。
当时没去打针,此时已经过去10天以上,肇事动物还好好活着的。
有几种情况,存在理论感染风险但多年没有案例,实际感染风险趋近于无穷小,如果肇事动物精神食欲正常,确定具备观察条件,且为远离头颈部的轻微暴露补打通常来得及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暂不打针观察:
市区家猫抓
二次以上按时接种狂犬疫苗的动物咬抓
市区一个月以下进家的,来历清楚的宠物猫狗,进家后不曾被任何外界疯动物咬伤的。
其他情况,保险起见直接去打针,另外强调:如果可疑动物咬伤头颈部,严重咬伤,不但要立刻去打针,并且要加打蛋白。被流浪动物无故主动攻击(哪怕是远离头颈部的不明显出血的暴露),建议最好也加打蛋白,因为高度提示动物处于发病后期,且极罕见情况下光打疫苗有来不及的风险。
我们中国不少人常犯的一个思维错误是,认为既然是致死性疾病,再小的风险也要打针,这是违反逻辑的。
1万分之一,一定要去打针,防万一。
10万分之一,也要去打针,别侥幸。
100万分之一,还是应该去打针,没必要节省那几百块钱。是
1000万分之一,打不打其实都可以,打了算了。
1亿分之一,逻辑上去打针其实已经没意义,非要求个心理安慰就去打针。
10亿分之一,如果肇事动物具备观察条件,就不该去打针,因为打针路上被车撞死概率已经大于1亿分之一,打针等于故意增加死亡风险。
100亿分之一,去打针等于没事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