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常在什么食物中?

黄曲霉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食制品或其他霉腐的有机物上。它会产生一种极具致癌效应的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1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8 11:06:33

黄曲霉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食制品或其他霉腐的有机物上。它会产生一种极具致癌效应的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1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下面,“问上医”就为您介绍关于黄曲霉的详细内容。

黄曲霉是什么?

黄曲霉是一种常见腐生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食制品或其他霉腐的有机物上。它会产生一种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AFT),AFT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我国规定大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标准为10ug/Kg,其他粮食、豆类及发酵食品为5u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

它有哪些危害?中毒时会出现什么症状?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除了肝脏的各种疾病它还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黄曲霉毒素Bl的半数致死量为0.36毫克/公斤体重,它的毒性比砒霜大68倍。

中毒症状:

早期有胃部不适、腹胀、厌食、呕吐、肠鸣音亢进、发热及黄疸等;

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脾脏增大变硬、胃肠道出血、昏迷甚至死亡等。

它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

黄曲霉毒素常见于以下食物中:

粮油食品: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

动物性食品;

肉类;

乳及乳制品;

水产品;

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尤其是高温高湿地区的粮油及制品中检出率更高;

未能及时晒干或储藏不当的粮食。

该怎样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

以下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

(1)粮油米面等等每次少买点,不要“存”,以免霉变;

(2)发现有一颗花生坏了,其他存放在一起的可能都有问题;

(3)饭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当天吃完,不留剩饭菜;

(4)吃到霉变的、发苦的坚果一定要马上吐出来;

(5)裸筷子、漆筷子容易开裂藏食物残渣,从而产生黄曲霉素,最好选择铁质的;

(6)粮食要及时晒干,保存在干燥的地方,防止霉变;

(7)经常检测常见的易产生黄曲霉毒素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等等。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