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常在什么食物中?

黄曲霉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食制品或其他霉腐的有机物上。它会产生一种极具致癌效应的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1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8 11:06:33

黄曲霉素一种常见的腐生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制品以及其他霉腐的有机物上。

黄曲霉主要的危害是可以引起DNA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导致癌变,为强致癌剂(1类致癌剂),它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毒性的68倍,而且结构稳定,通过高温(小于280度)煮沸无法将其杀灭,常听说的“巴氏灭菌法”也很难将其消灭。

人们主要可能会通过两类食物摄入黄曲霉素:

一种是植物性食物,最常见的有花生,玉米,大豆,坚果等等,其中玉米和花生污染最为严重;

另一种是黄曲霉素经过饲料进入奶制品中,通过饮用这种奶制品可能会摄入黄曲霉素。

ps:夏天到了,高温湿润的环境很容易发生霉变,所以一定要注意粮食等食物的保存,并且食物一旦发霉,不要想着将发霉的部分去除即可,因为黄曲霉素是以孢子的形式传播的,食物及易牵连霉变,一袋子里的一颗花生发霉了,整袋花生都要扔掉,另外不要想着我煮熟了就可以食用了,普通的烹调方法是无法将其杀灭的,黄曲霉素在温度达到280摄氏度时才会被消灭。

文:焦薇薇硕士研究生/王传航主任医师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