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看发展状况,不一定需要提前治疗,毕竟药物激素对人体会产生一定副作用。
无症状感染者是因为病毒在体内与免疫细胞活性相持平衡。就像两军对垒打了个平手,谁都不能更进一步
无症状感染者,是感染者,为什么发现后没有首先进行治疗,而只是隔离呢?让我们正确认识一下无症状感染者。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就是受到新冠病毒感染、没有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患者。
简单来说就是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没有表现出症状的这样一群人。
这类患者其实又可以细分为两类或者说有两种转归:
一类是被发现时还处于潜伏期,暂时没有症状,后期就表现出症状了,即潜伏期患者;该类患者转为确诊病例后,自然是需要进行对症治疗的。
另外一类就是始终处于无症状阶段,直到病毒被自身强大的免疫力最终清除,即隐性感染者;自身免疫力足够应付新冠病毒的侵袭,当然无需在使用药物治疗。
其实,这本不是什么新概念、新名词,很多感染性疾病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无症状为什么能被发现?
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有五种途径:
一是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主动监测。
二是在对聚集行疫情的调查过程中开展主动监测。
三是在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于暴露人群进行主动监测。
四是对来自高风险地区的入境人员进行主动监测。
五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机会性筛查。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对可能的暴露人员进行主动检测来发现这类患者。也就是说“有接触,经检测,被发现”。
我国目前政策是,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会立即进行隔离14天,2次核酸检测且至少间隔两天进行检测均为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同时,会对相关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
防控、管控措施严格而到位,才能更好、更及时的发现、监管无症状感染者。
为什么要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隔离
研究表明,无症状感染者是有传染性的,因为患者体内存在病毒,才可能检测出新冠病毒的存在,是属于传染源之一。
同时,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说隐性感染者往往存在较强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后14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发病;病毒在该类患者体内存在时间更长,部分可以超过三周。
因此,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先进行隔离可以有效切断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途径,减少感染他人的风险。
但是,这类患者的传染性强吗?
传染病有三要素来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来说,关键应该在传播途径上。
新冠病毒可以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可能存在,经粪便或尿液传播尚不明确。
也就是说,病毒主要是经由呼吸道、消化道或者泌尿道从患者体内排出体外;
但是,无症状感染者在没有出现症状时,即没有咳嗽、打喷嚏、腹泻等症状,病毒以飞沫或者气溶胶形式排出体外的机会肯定是明显减少的,自然排出体外的病毒量就会少;
即便可能经由大便、尿液排出体外,排泄物污染周边环境、物品的几率也是比较小的,相比较有症状患者而言,传染性应该更低。
也就是说,被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之前,患者由于没有临床症状,传染性并不强;确定后会即刻采取隔离措施,即便此后出现症状,也会因为隔离措施被人为阻断传播机会。
总体来说,无症状感染者对普通公众的影响不会太大。在没有出现症状之前也无需特殊治疗。
@问答 @头条健康 @湖南医聊
我是戴医生,说医院故事,道医学常识,你想知道的都能有。欢迎关注@戴医生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