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怎么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语出《论语》“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贤德的人遇到乱世会避开,差一点的人遇到是非之地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6 03:06:05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语出《论语》“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贤德的人遇到乱世会避开,差一点的人遇到是非之地会避开,再差一点的人看到别人的脸色不好会避开,更差一点的人听到不好的言辞会避开。”,从这里看,似乎是鼓励避世,懂得如何避世的为圣人,与我们常说的儒家出世思想不一致。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大力倡导“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主张“学而优则仕”等入世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三千弟子,更有七十二成就非凡。

所以,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不能就这句话理解这句话,而是要结合孔子一贯举张和历史背景,当时的大历史背景就是天下纷争、分崩离析、礼崩乐坏,是“天地闭,贤人隐”的时代,孔子说出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贤能的人能洁身自好、是非分明,不同流合污,本来国家需要贤人来治理,但不为世界所容,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求保全自我,说明当时环境的恶劣,表达了一种对当时执政者的不满,希望有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所以其思想还是想入世而不得其门,而不是鼓励避世,贤者避世的前提是大局无可药救、只能避世。因此这句话是说“贤德的人遇到政治昏暗无可药救的乱世会避开,差一点的人遇到动乱是非之地会避开,再差一点的人看到别人的脸色不好言语不善会避开,更差一点的人听到不好的言辞言语不和会避开。”结合孔子紧接着说“像这样的人已经七人了,”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这句话了。

个人浅见,欢迎点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