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只比李隆基多活了十三天,若没有安史之乱,李享还能当皇帝吗?

当然能了,即便是李亨比李隆基多活一天,皇帝也非他莫属,只能说他是一个短命的皇帝罢了。秦国的安国君只坐了三天的王位就去世了,因为他同李亨一样都是唯一的法定继承人,所以能否即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3 13:53:19

玛丽.彼尔德在《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书中写道:“罗马人关于地位和财产的继承规则并不固定……确保和平交接的唯一可靠方法,是新皇帝在老皇帝咽下最后一口气时,接过他的图章戒指,没有令人尴尬的间隔”。

时间退回到公元738年,唐玄宗李隆基也面临这样的继承人选尴尬。李亨就是在这一年被立为太子的,日后登基,是为唐肃宗。

738年这一年的事很复杂,得从头说起。

此前的太子,是唐玄宗的次子李瑛。当时朝堂的形式是,太子生母赵丽妃已经过世多年,武惠妃正当得宠而且野心勃勃,膝下生有寿王李瑁等数名子女,太子的地位其实摇摇欲坠。

于是,在737年,请记住,就是改立太子的前一年!

武惠妃设计,构陷太子李瑛伙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准备阴谋兵变。唐玄宗一怒之下把三人废为庶人,之后很快又赐死,生生结果了三个儿子的性命。酿出一场人伦惨剧。

讽刺的是,事件的总导演武惠妃随后竟然着了魔,莫名其妙的暴毙,有人说是因为太子阴魂索命。

唐玄宗失了所爱,同年,居然把武惠妃的亲儿媳妇,也就是寿王李瑁的王妃杨玉环,以太真道人的身份召入宫中,三年后封了贵妃。有这么一层尴尬事,加上最大的靠山老妈倒了,寿王李瑁的太子之位也就没了指望。武惠妃机关算尽,死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于是,在738年,改立太子之事迫在眉睫。

中华帝国比罗马帝国先进的是,有一套封建礼法制度,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杜绝了开篇时说到的,皇位继承的混乱和不确定因素。

据说,为了保证稳妥继位,罗马奥古斯都屋大维就是被毒死的,而屋大维的继承者兼养子提比略,最后也是被毒死的,以保证新皇帝在最适宜的时刻,看到老皇帝“咽下最后一口气”。

众多皇子之中,皇长子李琮,小的时候被野兽抓了脸破了相,“望之不似人君”,没办法,首先排除。

次子就是已经赐死的太子。

剩下的皇子立谁呢?唐玄宗最后征求了高力士的意见,立谁都有争议,都会在朝堂上起一场不小的风波,说他贤德、你庸碌,立他不立你,谁能服气呢?

最没有争议的,还是按“规矩”来,那就是长子继承。

老大、老二之外,再论“长子”,就只能是老三李亨了,这是一个各方都挑不出毛病来的人。

因此,李亨当这个太子,名正言顺,没有什么阴谋论,事前也谈不上苦心经营。

不过,正因为如此,如果没有大错,想废却也是不容易。

从后来的政绩看,此人也谈不上雄才大略,确实给唐玄宗造不成什么威胁。

综合来说,没有安史之乱,只要人还活着,李亨正常继位应该是没问题的。

生活中有很多貌似是庸庸碌碌的过渡人物,反而阴差阳错当了主角,例如李亨,例如勃列日涅夫,还有《一地鸡毛》里的老张,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有了前车之鉴,后人要再想挑唆唐玄宗,陷害一下太子,却也是不容易。英明如唐玄宗,应该也不会再重蹈覆辙。

所以,结论是,尽管李亨后来的十几年的太子生涯受了不少窝囊气,不过地位也许会动摇,却几乎肯定改变不了,他应该还是正常登基。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