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红灯记里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上世纪七十年代,样板戏《红灯记》可谓是红遍大江南北,剧中的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等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也捧红了大批京剧演员。
《红灯记》原剧本有唱词“北满派人到龙滩”,说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17:59:10

《红灯记》的故事究竟是发生在吉林,还是黑龙江,因一直无法确定而显得有些扑簌迷离,但据鸡西矿务局的退休干部宫兴禄老人说,该故事应该发生在黑龙江省的鸡西市,具体地点是鸡东县东海镇,而李玉和也确有其人,是个参加过二七大罢工的,八路军华北地区的情报人员。

由于宫兴禄老人在文革期间,曾在鸡西市革委会的‘’清查办‘’工作,清查对象是解放后隐藏在社会中的日伪、国民党漏网特务,因此有机会接触过一些敌伪档案和群众提供的线索,宫兴禄老人说,战争时期的情况大多比较复杂,当年许多人迫于生计去给日伪政权工作或直接为日本人服务,而一些热血青年则去从事地下抗日活动,其中有些人被捕后就被敌人杀害了,而有些人被捕变节后就下落不明了。有的则用假投降来迷惑敌人,以便在应付敌人的同时,继续为八路军提供情报,李玉和就应该是这样的人,因为在一份五十多人的被捕名单中,只有他是有过三次被捕经历的人,而其他人则只被捕过一次后便被移交到司法部门处理了,而李玉和却先后三次被捕后又获得了释放。

宫兴禄老人判断的依据是,一九七〇年时,他接到了一份从吉林档案馆转来的手抄敌伪档案材料,在这份含有五十多个被捕名单的材料里,其中的李玉和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当时全国都在上演样板戏《红灯记》,档案中的李玉和,原名张玉和,时年三十八岁,河北八路军情报人员,曾参加过二七大罢工,1938年被党组织派往黑龙江省鸡西后失联,从此杳无音信。

而在这些档案的另一份材料中,李玉和第一次被捕时,是东海站苦力,华北八路军情报人员,曾参加过二七大罢工,由密侦告密后在东海站被捕。第二次被捕,是梨树镇铁路工人,八路军情报人员,由密侦告密后在梨树站被捕。第三次被捕,仍是华北八路军情报人员,在东海站北部八铺炕被捕。但在鸡宁(鸡西)宪兵队和梨树镇宪兵分遣队的档案里,无论宪兵队长还是普通宪兵,都没有鸠山的姓氏,只有一个与鸠山读音相近的鹫山,而第三次被释放后的李玉和,手中持有的名片也正是由鹫山签发的。

老人说,通过档案材料上分析,从李玉和的三次被捉放来看,就像剧中的李玉和一样,似乎与日本人早有相识,与此同时鹫山对中国人也具有一定的同情心,比如第三次虽然被东海镇旅馆掌柜,密探梁某告密后遭到了抓捕,但随后又被鹫山释放了。因此,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经历等方面来看,档案中的李玉和,与《红灯记》的剧情不仅极为相似,而且高度重合,所以《红灯记》的故事发生在鸡西的可能性较大。

除宫兴禄老人的回忆之外,文学作品也往往是集多人的故事于一身,同时在细节问题上有些地方也不合常理,比如剧中的鸠山佩戴着少佐军衔的肩章,而这种级别应该是驻省会城市的宪兵队长,至于像鸡东、梨树这类的城镇,只能是日本宪兵分遣队,而分遣队长的级别一般大都由上士级别的曹长来担任的,因此,硬将小说中的故事人物和地点限定在某一个地方之内,也似乎并无太大的意义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