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疆土那么大,是怎么管理的?都是蒙古人做首领吗?

温岭轩辕 回答的很准确1、疆域辽阔,横跨欧亚大陆,便利各族人民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2、实行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设行中书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3 09:19:13

1、疆域辽阔,横跨欧亚大陆,便利各族人民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2、实行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政大事。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3、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浙江、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4、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统治者实行露骨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全国人划分为四个等级——这是元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第一等级是蒙古人,包括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过程中组成蒙古民族的各个部落;

第二等级是色目人,色目是“各色各自”的意思,包括中国西北各民族及居留中国的中亚、东欧人;

第三等级是汉人,是指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和汉化了的女真、契丹等族及云南、四川的汉族人;

第四等级是南人,指忽必烈灭宋时仍在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因北方人常称南方人为“蛮子”,故又称蛮子。四个等级中以蒙古人为最高,南人最低。有时四级又可归为两级:蒙古人,色目人为高,汉人,南人为低。

民族等级之间的差别,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政治方面央政府各部门的首席长官都由蒙古人担任,色国人很少;汉人一般只能担任副职、而南人在宋亡之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几乎没有什么人在中央做官。地方官吏中,省级官员一般都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汉人和南人一般只能担任个人县级等中下级官员。在军事方面,元朝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阳军(南宋降军)的区别。

战争时各军酌情调用,但以蒙古军为主力,军权都掌握在蒙古将军手中,灭南宋后,汉军平时不准执持兵器,禁止汉族猎人执持弓箭,甚至连寺庙里面也不准陈设真刀真枪,将散落在汉人和南人手中的弓箭和其他武器全部收缴,收进兵器库里由蒙古人、色目人掌管,汉人、南人连过问的权力也没有。在法作方面,规定蒙古人、色目人和汉族分周不同的机关审理。犯了同样的罪,由于民族等级不同,惩罚也不相同,如规定蒙古人打死汉人。南人,只罚其出征,出一份“侥埋银”就了事;而汉人和南人若打死蒙古人,除了处以死刑外,还要出五十两“烧埋银”。

法律还规定:只许蒙古人打汉人,不许汉人还手,否则予以严惩。在经济方面,对地汉人、南人强行征收,蒙古人等例外。如元朝政府强取民间马匹,凡汉人、南人的马全取走,色目人取三分之一,蒙古人的马则不证取。元朝有很多法令,都是针对汉人和南人而制定的,并且明确指出蒙古人不受这些法令的约束。如不许汉人、南人习武、集会,甚至夜间点灯也要受到竹制。

有的蒙古贵族狂率地叫嚣,要杀尽张、王、李、赵等几大姓的汉人。元朝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特权,强行划分民族等级,公然实行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严重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这必然导致被压迫民族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情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元代的社会矛盾只得更加复杂和尖锐。从元灭南宋时起,长江以南地区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从没有停止过,正是他们的不屈斗争最终推翻了残暴的蒙古统治者,而民族等级的划分恰似蒙古统治者为自己的灭亡自掘坟墓。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