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以及家长要熟悉招生录取规则。简单来讲分两步:第一步投档,由各省招考院负责把符合条件的考生报考志愿投到院校。第二步录取,由各高校按照专业录取规则对进档考生进行专业分
根据高考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规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机会。考生如果在某个批次被某一院校录取之后,就不可能再要求退档。如果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报考要求符合某一批次高校的要求,招生办会向考生填报的院校投考生个人电子信息档案,由接受电子信息档案的院校招生办按照一定的录取规则,择优录取考生,对于没有被录取的考生,院校招生办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向考生所在省份的省招生办退回考生电子信息档案,考生在同一批次中再没有投档机会,只能进入下一批次的投档录取进程中;在三本和普通专科批次投档录取过程中,大多数省份的省招办在投档录取之前,要打电话询问对考生志愿投档意愿,看考生是否愿意当前填报的投档选择或者为考生进行调剂到其它专业。
一般情况下,平行志愿中6个院校会被作为一个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档录取机会,一旦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高校退档不予录取,也不能再投档到本轮同一批次6个平行志愿中的其它高校。平行志愿填报高校也有先后顺序,并且平行志愿的投档是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顺序进行的,投档时,电脑从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开始进行检索,如果考生符合第一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会投档到第一志愿院校,如果达不到第一志愿院校的投档录取要求,则继续检索后续的第二志愿院校,以此类推。考生电子信息档案一旦被投出,系统将不会再检索考生的其它志愿。
考生被投档到志愿院校招生办之后,院校招生办会按照录取原则,依据高考成绩从高到底择优录取考生。没有被院校录取的考生个人信息档案,由院校招生办在规定的时间内退回到考生所在省份的招生办。考生被院校录取之后,省招生办的投档录取电脑系统不再检索已经被录取考生的后续的任何志愿,也就是说考生再也没有机会继续参加后续志愿的投档录取,考生的电子信息档案从此停止运转。
考生被某一志愿院校录取之后,高校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为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同时可以在该高校的官网上查询到该考生被录取的信息。考生收到录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按照通知书上规定的时间向录取高校报到注册,办理入学手续,向高校递交考生本人的纸质高考档案。
如果考生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再录取院校规定的时间内向录取院校报到注册办理入学手续,考生必须提前向高校招生办或者教务处打电话说明原因并请假,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高校报到注册。
如果考生对于录取院校不满意,感觉到录取院校不符合自己的预期目标,打算复读,可以选择不向高校报到注册,不去原就读高中学校提取个人高考纸质档案即可,或者考生可以向录取高校的教务处打电话说明一下自己放弃高校就读机会,这是一种诚信的体现(2019年只有河南省对于被录取之后不向录取院校报到注册的违约考生进行志愿填报限制,其它省份对于违反志愿协议的考生暂时没有相关惩戒方面的政策);尽管考生可以不向录取高校报到注册,直接选择复读,但高校是不会为考生退换回考生个人电子信息档案的,也就是说,一旦考生被录取之后,考生的电子信息档案会停止运转,省招办的志愿投档系统从此不会再检索考生的电子信息档案。
总之,如果考生不向录取院校报到注册选择复读,只需不向高校报到注册即可,高校也不会退还回考生的电子信息档案的,其实就是退回也已经无任何意义。高校在所有录取考生开学报到注册之后的两周之后会统计报到注册新生人数,对于没有报到注册的新生,会注销其入学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