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件事会有很多答案的。并且这些答案都是对的。
首先潜艇是可以通过通气管道从海面上获取空气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潜艇获得空气的方式。
一般的来说潜艇可以在潜望镜深度
谢邀,这件事会有很多答案的。并且这些答案都是对的。
首先潜艇是可以通过通气管道从海面上获取空气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潜艇获得空气的方式。
一般的来说潜艇可以在潜望镜深度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将潜艇内的空气更新一遍,并且通过压力气瓶存储足够几天使用的空气。
其次,潜艇内有制作氧气的装置,原理很简单,只需要电解水就可以生产出氧气和氢气。其中的氧气会被收集起来供应潜艇内人员的呼吸。
一般的潜艇内都会装有这样的空气调控装置,其中一个主要的职责就是电解水产生氧气。
同时这个装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吸收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的时候,人就会开始出现轻度的中毒反应,如果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6%的时候人就会深度中毒甚至死亡。所以在潜艇内还有二氧化碳的过滤和吸收装置,这点比氧气还重要。
一般的来说会使用过氧化钠为主要的吸收材料,过氧化钠在吸收了二氧化碳后会生成碳酸钠,这时候过氧化钠中的氧就会被释放出来。这就达到了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的目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这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潜艇空气调控方式。
同时,过氧化钠吸收氧气所形成的碳酸钠可以经过盐酸处理后,再经过电解可以生成纯纳。将这些纯纳放到氧气中燃烧就可以再次生产出过氧化钠。这是一个可以重复利用的过程,所以直至现在很多潜艇中过氧化钠依然是很重要战备材料。
在有些紧急的情况下的急速供养一般会从氧气瓶中直接释放氧气。
没错,潜艇上还带着氧气瓶呢!
通过将氧气瓶内的氧气释放到潜艇的空气中,依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对潜艇内部的人员提供可以呼吸的氧气。
在这些举措都失效的情况下,潜艇内依然可以制造氧气。例如潜艇出现故障不能上浮、失去动力等等情况下,潜艇的供氧功能往往会一起失效。这时候一个更传统的方法就出现了,这就是氧烛。
氧烛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钠。这是一种炸药,但爆炸威力并不是特别但大。它有一个特性就是在加热到300度的时候释放氧气。
将这种物质和石蜡进行混合做成蜡烛,有意思的失去就发生了,稳定燃烧的氧烛所消耗的氧气比自己所释放出氧气要少得多,这时候,氧烛的燃烧并不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反而会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
一块不到3公斤的氧烛燃烧可以释放出的氧气足够100人呼吸一个小时所需。
在潜艇中往往会储备大量的氧烛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氧烛燃烧虽然是低温但毕竟是明火燃烧。因此在最近20-30年里面还有一种类似于氧烛的东西出现在潜艇上。这就是固体盐氧。
它和氧烛不一样的地方是本身这个器材使用的是催化剂导出氧气的方式,本身并没有明火燃烧。拉开启动环后里面的燃料在铂铑合金网上面发热,这时也会分解氯酸钠释放出氧气。而装置表面温度不会高于30度。在潜艇里面就更加安全了,并且由于低温催化发热本身的耗氧量也极小,同等重量的固体盐氧所释放的氧气量是氧烛的1.6倍。
为什么说“这件事会有很多答案的。并且这些答案都是对的。”呢?其实潜艇采用的是一个复合的冗余供氧系统,往往都会多种供氧方式共存,并且同时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