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道理。
第一,前几天看一段刘强东的演讲,他说“我曾经给人民大学捐款6000万,主要用于农村的贫困生,但是后来人大的相关领导却少不要这笔捐款了,因为没有多少从农村来的学生”。
有一定道理。
第一,前几天看一段刘强东的演讲,他说“我曾经给人民大学捐款6000万,主要用于农村的贫困生,但是后来人大的相关领导却少不要这笔捐款了,因为没有多少从农村来的学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人大这样的高校里农村来的学生已经很少了。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猜想在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等学校里,存在同样的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
网上曾有所谓的专家进行过一个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在高校里60%的学生是贫困生。这个数据一出,马上引起网民的关注,大家都在质疑数据的严谨和科学。后来才知道,这个数据没有包括北京上海等超级大城市。而且数据里所谓的贫困,没有说明是农村的。不同的地区对贫困的定义和标准是不一样的。我更相信是相对的贫困,不是绝对的贫困。
第二,寒门,意味着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去满足个人发展的意愿,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教育环境。大学在招生的时候,每个地区的名额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考生很多,但是招的少,有的虽招得多,但无奈考生更多。
我们学校已经好久没有出过所谓的名校了。为什么?单凭文化分,很难考上的,河北省本来就是高考大省,优秀的生源都去了衡中了,名校哪里还有其他学校的事情。走自主招生这条道路,也很难。我们学校的学生,根本就不会做那些自主招生的题。至于什么艺术生,我们学校就更少了。那些贫困家庭会有艺术生吗?那些贫困家庭会让孩子去参加自主招生的培训吗?不会。我们学校那些考上名校的学生,家里也很不错。要么是双职工家庭,要么家里就有生意。真正的农村贫困生真的很少。
虽然寒门出贵子很难,但是,每一个人都不能因此而停止奋斗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