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武大郎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被戴绿帽?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的真相让人大跌眼镜哦,潘金莲可是名门淑女大家闺秀,而武大郎不是五短身材的二级残废,而是身高180米的帅哥。还是当时清河县令,有史为证。公元1946年,武大郎墓地在河北清河县(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01:26:02

历史的真相让人大跌眼镜哦,潘金莲可是名门淑女大家闺秀,而武大郎不是五短身材的二级残废,而是身高180米的帅哥。还是当时清河县令,有史为证。公元1946年,武大郎墓地在河北清河县(武大郎家乡)被发现,由出土的武植(武大郎)墓,人们经过对腿骨的推算,得出武植(武大郎)身高超1米8,绝非小说描写的二级残废。之后他遗体被作为文物放入武植祠中留存至今,之后的2007年。武植祠被清河县政府整理维护之后,申报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慢慢还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游客慕名前来,一探武大郎同学真相。

在其墓碑铭上是这样说的:“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为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么幼年殁父,为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伞敬之。”

这篇铭文,基本将武大郎生平述说完了,原来武大郎名字是小时候的花名,这武大郎可不简单,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刻苦读书,文武双全,后来在中年中举人,官拜七品,在老家做父母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退休之后还因为贡献巨大,被推举为乡老。他老婆潘氏也是名门淑女之后,可谓郎才女貌的一对。

另据《清河县志》及《武氏家谱》记载:武家始祖是从山西迁到河北清河县城东武家那村,武家\"武家那村\"和潘金莲所在“清河黄金庄”相邻,相隔不远。

清河县《潘氏祖谱》记载:潘氏当时是知洲,也是当时大户人家,非常富有。因武植“为母相依,衣食难济”很穷,但又\"少时聪敏”,得到潘家资助读书,潘金莲父看其聪明勤奋,就将女儿许给武植,后来武植出任阳谷县令,潘金莲就成了知县夫人。

《武氏族谱》记载,潘金莲是名门淑媛,知州家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相隔不远的黄金庄,她一直跟喜欢武植,在加上她父亲经常接济武植,二人就此私订终身,婚后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个子女,是典型的贤妻良母。而不是放荡之人,也没有西门庆。

武植和潘金莲谣言起源。

武植(武大郎)出任山东聊城阳谷县令后,消息传到老家河北清河县,他少年时八拜之交盟兄弟耳中,盟兄弟家道中落,听说兄弟发家,便去山东寻武植希望他资助自己,他找到了武植后,武植夫妇盛情的接待了这个兄弟。

可是这个兄弟,比较贪心提的要求让武植(武大郎)无法接受也无法答应。于是武植没办法帮忙,就接济他部分金银,送他回老家去了。

这盟兄弟,人品很是不堪,因为没有得到帮助,回老家后气愤难当,为报复武植(武大郎),就在家乡胡乱散布谣言,到处张贴大字报,说武植不是阳谷县县令,不过是在县城卖烧饼而已,他老婆潘金莲还不守妇道,红杏出墙!

后来人们以讹传讹,故事越来越奇葩,就成为后来水浒传中那样的情节,在茶余饭后成为别人的谈资。

恰好这个谣言,被《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也听见了,觉得很有素材价值于是就把事情,添油加醋一番,再次进行艺术加工,写进水浒传中,造成了以讹传讹的历史奇冤。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