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高校人才大量流失海外的?如何解决?

文聘
无论是否同意,无论国内外,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证是可以获得更高收入的,一句:“他是博士”、“他是清华博士”、“他是哈佛博士”,大多数人都会为之侧目。因为大家都知道能读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7 08:17:20

文聘

无论是否同意,无论国内外,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证是可以获得更高收入的,一句:“他是博士”、“他是清华博士”、“他是哈佛博士”,大多数人都会为之侧目。因为大家都知道能读到博士,能力都是非常出众的,而且还是名校博士,还是世界顶级学府博士。我国科技近些年才开始大幅增加投入,在现阶段世界大学2019年排名上,清华50名,北大68名。能被国外顶级学府录取并毕业的中国学生大有人在。

工作

这个就涉及到我国在某些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像医药、化工、生物工程等方面,相关专业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确实低于我国,虽说“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但生物工程相关公司在社会上没有那么普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也相对较高,即便达到相应学历每年能接受毕业生的数量有限,不少相关专业的学生已经转行。国外这些领域到时蓬勃发展,就业/创业强劲。

知识产权、市场转化

知识产权在国外有明显的共识,尤其是公司愿意购买大学教授的研发成果,形成科研-市场良性互动,教授与企业各取所长,留学生很多奖学金就是由大学教授从项目经费里拨出来的。国内企业与大学还没有广泛的进行互动,当然这里也有我们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定上的一些因素。这种良性的互动,又可以推动应届毕业生就业。

技术优势

国外有些科技领域是领先我们的,我国在该领域要发展,需要向他国学习,当这些留学生学成回国会极大提升我国科技实力。虽然落实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就像下围棋,我在那里埋颗子,时候到了,可以盘活全局。

詹天佑,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人文、环境吸引

说美国“这里的空气是甜的”也好,“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也罢。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与向往,西方对西式民主、自由、人权、法制的宣传,也确实做的很成功。

去工业化,重视环保,对环境的改善是实实在在的,原来的“雾都”伦敦,现在也看得见蓝天;黑水横流的莱茵河,花了相当大的代价也治理好了;美国的空气质量的确很好呀。

从数量上来看,留学生属于小众。相对于在国内就业生活,出国留学花销相对要大得多,这也制约了留学生的数量。留学、移民人数与一个国家富强程度成正比,一个羸弱国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没有财力出国留学的。1840年以来,清政府多次战败也没有意识到与世界的差距,一直到甲午战争,被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家——日本,打败才开启第一次大规模留学潮,而且第一个留学目的地就是日本。即便现在科技最强的美国,每年也有大量的学生进入世界各大学府留学深造。留学生作为不同国家之间,科技、文化、军事交流的急先锋,对于深刻认识某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逃港”时期的一段描写,来解答题主对人才流失的担心

那时,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一个问题,在内地还吃不饱饭的时候,香港居民已经用上了电视机、洗衣机。1978年,习仲勋主政广东后,经过大量的走访,亲身感受到了当地居民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他意识到,光靠严防死守不可能有效地遏制偷渡,必须另辟蹊径。

深圳特区成立后,负责广东特区筹办、曾兼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的吴南生回忆道:“在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逃港的人群突然消失了!确确实实,那成千上万藏在梧桐山的大石后、树林中准备外逃的人群,完全消失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