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到底有多么心狠手毒,为何先后杀死曹昂、曹冲、曹植、曹彰等兄弟?

曹昂、曹冲、曹植、曹彰的死都与曹丕没有关系,这个锅曹丕不背,历史上真实的曹丕也不是这么狠毒的人。
没错,曹昂死的那一次,曹丕也在场,当时曹操南征张绣,带上了他的两个儿子,长子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05 03:10:55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我是紫气东来,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首七步诗让我们了解到曹丕与曹植的兄弟之情不和睦,也让大家怀疑曹丕对自家兄弟的感情,是否是心狠手辣之辈,我们来分析一下几人的结局,就能得出结论。

一、曹操的长子曹昂

曹昂是不幸的,但对曹丕来说是幸运的。曹昂死的早了些,在公元197年,曹操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叛,叛变的原因曹操纳了张绣婶娘杜夫人,结果导致曹昂与大将典韦为保护曹操突围,力战而死。后曹丕登基之时,表示如果兄长若在,他是没机会登上皇帝之位的。曹昂死后,曹丕先追谥为丰悼公,后又进一步追封曹昂为丰悼王。

曹昂之死于曹丕并无任何关系,曹丕在其死后,大肆追封,也是表示对其兄长的敬重。

二、才气盖世的神童曹冲

在曹操的众多儿子当中,要说谁最受曹操喜爱,曹冲当属第一。有关曹冲的事迹:曹冲称象、智救库吏等表现出曹冲过人的聪慧和仁爱,曹操也曾多次表达想要曹冲继承大位的想法。怎想天妒英才,曹冲于十三岁夭折,曹冲是正常病逝的。在影视剧中,曹丕为了大位放毒蛇害死了曹冲,纯属为了黑曹丕,曹丕没有那个胆量,也不会残忍到害死弟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再说还有曹植和曹彰等人,他不会全都害死吧,那如果这样的话,曹操估计早就活剐了他。

曹操在世时封曹冲为邓侯,后曹丕追赠谥号为邓公,曹叡时期给曹冲谥号为邓哀王。

曹冲之死与曹丕也并无关联,至少在史料记载上没有记载。

三、黄须儿曹彰

在曹操的儿子当中,曹彰的武力可谓是首屈一指,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被曹操称赞为“黄须儿”,这是个赞赏有加的称呼。曹操在洛阳病逝前,曾召见曹彰,奈何在曹彰回来之前,曹操已断气,曹彰回来奔丧,并未与曹丕争夺王位,而是相应的交出了兵权。有一个疑点就是曹彰回封国不久暴病而亡,死是三十五岁,正值壮年,而且曹彰是习武之人,身体素质应该比较好。

在这一方面,曹丕有重大嫌疑,是不是曹丕下毒害死的,我个人觉得不会,因为曹丕已继承大统,得到众多老一辈的文臣武将支持,包括曹仁、张辽、徐晃、张郃、司马懿、陈群、钟繇等人的支持,而曹彰虽有军功,但威望和背后的实力不如曹丕,曹丕也就没必要再去杀一个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人。曹彰死后,有公爵封为任城王。

曹彰之死是个未解之谜,但与曹丕并无直接的关系,曹丕对其防备,但给足了富贵。

四、独占天下八斗的才子曹植

把曹植放到最后,因为曹植与曹丕恩怨最深,也是曹丕和曹叡最提防的人。曹植与曹丕的矛盾在于争夺世子之位,在曹冲死后,曹操面对同样出色的曹植和曹丕,始终无法做出选择。在不断的测试和考验中,曹操确立了曹丕为世子,随着世子之位的落选,曹丕诛杀了曹植身边的心腹,也曾逼自己的兄弟七步成诗,但后来因为太后的阻止,曹丕也感慨自己与曹植的兄弟之情,并未太过为难曹植。但对这个能力不输自己的弟弟曹植,曹丕也是不放心,曾多次迁离曹植并多加监视,曹丕死于公元226年,曹植死于公元232年,如果曹丕真心狠手辣,可能会在死之前除掉曹植了。

曹植是死于郁郁不得志,本想施展才华来为国效力,可是曹丕、曹叡对其过于防范和戒备,从而对其重用,所以曹植心灰意冷之下,专心研究学术,一个想不开的、处处受到打压的人终于一病不起了。

曹植的死是自己不得志,多次迁徙造成的,这当中有曹丕的责任,但作为帝王,谁敢放一个才华与能力都可以与之匹敌的竞争对待在身边,曹丕不敢、曹叡也不敢。

五、曹丕对汉献帝禅位后的安排

汉献帝禅让后,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汉献帝可以在封地内使用汉朝的历法年号,可以用天子的礼仪祭天,上奏不用称臣,可以说刘协在山阳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刘协也是在那安度晚年的,公元234年病逝,是在曹丕之后。

六、曹丕自己本人

曹操、曹丕、曹植三人开创了建安文学,曹丕本人也很有才华。曹丕死之前把后宫中淑媛、昭仪以下的嫔妃遣送回家,还对自己死后安排了薄葬,可以说曹丕作为曹魏的开国皇帝,并不是那么无能和昏庸。

综上:以上曹丕的几位兄弟的死,和曹丕并没有直接大的关系,相比后世的唐朝玄武门之变,手足相残和清朝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的惨烈,曹丕对兄弟的可以算是比较仁慈了,算不得手段残忍。曹丕大肆打压宗族,是出于稳定统治的需要,这一举措,导致宗亲势力不如豪门士族,这也为曹魏的政权旁落留下了隐患。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