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但为什么又说黑格尔美学标志着西方整个古典的、传统的美学的终结呢?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看来很多人对黑格尔唯一认识就是哲学家。
美学本身就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是黑格尔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古典美学在他那里达到了高峰。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3 11:24:03

黑格尔出现,在西方世界是一种现象还是本质?听老师上课讲了一些黑格尔,目前记得的只是他是“西方近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类似的定语结构也出现在过很多地方。比如:老师说过,孔子是封建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后来又听老师说,孔子是中国历史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的书都是很厚很贵的,而且有很多本,翻过两本的出版翻译的序言,啰啰嗦嗦很多似懂非懂的定语,囊中羞涩也就不买了。看书本的价钱应该还是很厉害的,比孔子牛叉多了,孔子也就一本“论语”,据老师说还是他的学生上课听讲的笔记(也是存疑的),只是时间很长了,“论语”真正成书时,也没几个人看过,这一点我还是有点自信这样猜想的,只需常识就可判断,不需要像阿基米德定律那样需要列一个公式去算计一番:“学富五车”,孔子那时的书很麻烦,要用竹片子串起来,一把抓的大小,估算一下撑死了一百五十个字,论语那么多字,可不得牛车才拉得动,在一牛车拉的那么多字必要用刀笔才行(重要的文章必定是刀刻的,没法涂改也不担心被雨淋了)。秦始皇坑儒,大概和字太多有关系的,就如考古标准上讲,这些是不是孔子的原话,又没有录音材料,人证也都死了两千多年了,定是无头官司;秦始皇为何坑杀儒生,也是后来司马迁写的,同样没有录音录像考证;所以我猜一个如果也是可以的,因为生活常识上看,儒生去谏言,请始皇采纳据说是“子云”的思想,始皇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货,他必定要亲眼看一下;结果一帮儒生就回山东老师家里要拉书去,这是为始皇办事,自然得要派公务车,后来清朝公车上书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估计派了“九牛二虎”这么大一溜车队去,拉了十一车竹子到咸阳,额的爹爹呀,从泗水之滨拉到阿房宫,这阵仗实在太大了,结果一看:始皇必定是恼怒了,这快累死九头牛两只老虎拉来的竟然只是孔子几个徒弟的小抄?,龙颜大怒,丫的你们这帮书生真是胆肥了!大概也是从那时起,始皇在商君写的刑法里写多了一条罪:流氓有文化,斩立决!“骗子罪”由此而来,取“片子”的谐音,以警示后人,不得用写书的名义骗人。黑格尔对于中国历史上这些学问家大致也采取了始皇的态度。当然为何如此看,只是我的猜测,虽有杜撰嫌疑,但还是符合生活常识的逻辑的,事情再大,都有个理,依据常理就更不应该有错。就这么定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