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已经“盯”上了缅甸,而缅甸很可能会成为美国下一个要“动手”的目标。
近期,关于缅甸问题的两则消息很耐人寻味。(1),根据法新社的报道,11月25日,禁止化学武器年度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已经“盯”上了缅甸,而缅甸很可能会成为美国下一个要“动手”的目标。
近期,关于缅甸问题的两则消息很耐人寻味。(1),根据法新社的报道,11月25日,禁止化学武器年度大会在荷兰海牙召开。在大会上,美国副国务卿迪纳诺认为缅甸可能“藏匿”一批产自上世纪80年代化学武器。并指责缅甸违反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2),12月11日,同样是在海牙,国际刑事法庭举行了冈比亚起诉缅甸政府“反人类罪”的首场听证会。这两则消息似乎在传递一个讯号,那就是缅甸又被美国和西方国家盯上了。对缅甸的这两项指控,如果任何一项成立的话,都会成为美国“动手”的理由。
美国一直以“世界人权捍卫者”自居。所以,如果美国准备向哪个国家“动手”了,首先会以“人权问题”开路。当然,“动手”也并非一定就是武力攻打,自然也包括“颠覆”该国政权。而目前针对缅甸政府的两项指控,不管是化学武器还是“种族灭绝”问题,均与“人权”问题有关。比如,美国当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有两个“理由”,一个是指责萨达姆政府“窝藏和容留”基地恐怖主义组织。第二个理由就是指控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含化学武器)。结果呢?当年鲍威尔手中“小瓶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至今仍然是个争论的“话题”。
在这次对缅甸政府的“围攻”中,有一个国家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个国家就是冈比亚。提到冈比亚,估计会有人问“冈比亚是谁?从哪里冒出来的?”确实,冈比亚只是个位于非洲西部的小国,国土面积只有1.1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人均GDP700美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又小又穷”的国家,却非常喜欢刷存在感。而且还常常有“惊人”的言论。冷战时期,冈比亚曾扬言在“三天内”占领前苏联。即便是在现在,它仍然会对国际热点问题“评头论足”。而在缅甸问题上,这个冈比亚不仅动口,而且还真的付诸行动了!
今年11月份,冈比亚一纸诉状将缅甸政府告上了海牙国际法庭。冈比亚指控缅甸政府“镇压若开邦的罗兴亚人”,犯有“种族灭绝的反人类罪”。按理讲,冈比亚在非洲,缅甸在东南亚,根本就是“八杆打不到”的关系。可冈比亚为什么偏偏和缅甸杠上了呢?有三个原因。一是缅甸若开邦的罗兴亚人和冈比亚一样都信仰伊斯兰教。二是冈比亚历来都喜欢刷存在感,也可以说是把自己当成了“宇宙人”。三是充当美国的“先锋”,配合美国的行动。
不管是美国对缅甸“藏匿”化学武器的指责,还是冈比亚对缅甸“反人类罪”的指控,其实都是个“幌子”罢了!真正的目的意在寻找对缅甸政府进行“干涉”的“借口”。现在的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还是反对派时,曾被西方树为“典范”,可是,在昂山素季执政后(昂山素季虽然只有国务资政的头衔,但却是缅甸国家的实际领导者),却越来越不被西方国家认可了!为此,昂山素季有不少荣誉“被剥夺”。特别是在罗兴亚人问题上,昂山素季遭到了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围攻”,使昂山素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缅甸也是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信奉佛教,又称“洪沙瓦底”。缅甸曾长期被英国殖民,也就是在被英国殖民期间,有一部分孟加拉国人迁徙到了缅甸的若开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罗兴亚人”,罗兴亚人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由于历史文化,信仰和行为方式的差异,罗兴亚人始终没能与缅甸的主流民族融合,双方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冲突。而每次冲突都有大量的平民死亡。所以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昂山素季所在的政党在选举中获胜后,昂山素季本人也成为了缅甸的实际领导者。尽管昂山素季试图缓解民众矛盾,但收效甚微。
罗兴亚人拥有自己的武装组织,即“罗兴亚救赎军”。2017年8月,罗兴亚救赎军突然向若开邦的40多个警察暑及政府部门发动了袭击,造成了包括缅甸平民在内的重大伤亡。为此,缅甸军方进行了“清剿”。当然,清剿过程中也难免造成了伤亡。为此,美国及西方国家抓住此事不放,并指责昂山素季袒护军方。并因此“撤销”了原来授予昂山素季的不少荣誉称号。一些人权组织也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调查。不过,由于大国的力挺,西方国家只能实行单方面的制裁,而未扩展到国际层面。显然,美国及西方国家自然是心有不甘。于是,也就发生了冈比亚起诉缅甸政府和美国指责缅甸藏匿化学武器的“事件”。
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在这一轮针对缅甸的“围攻”中,其目的不仅仅是罗兴亚人问题,也不是单纯的人权问题。显然有“颠覆”缅甸现政权的意图。另外还有着地缘政治因素,显然,亦有美国的整体战略博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