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四川话是唐朝的官话?

基本上是扯淡。唐朝时的四川话不是现在的四川话。因为经过元末和明末两次战乱,四川人口凋敝,虎患成灾。于是湖广移民成了新的四川主要人口来源。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四川方言也发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1 04:21:41

大家好,我是Flim人生,是一位影视领域创作者,今天我来跨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想起四川话,大家都会想起西南官话,西南官话是从明代开始,因移民西南而逐渐形成的官话方言,移民是西南官话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西南官话是江淮官话的延伸,二者有渊源关系,并同属南方系官话,但学界对此说法持谨慎观点。

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四川话发源于上古时期非汉族语言的蜀语语和古巴语,迄今四川话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 。之后四川话便随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蜀后,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

说到这里,还是没见与唐朝的关系,那么四川话与唐朝的渊源到底从何而起?与唐玄宗有莫大的关系!

唐朝时万国来朝达到鼎盛,向其朝贡之国多达三百余。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好景不长,由于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是一次空前的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动乱,随着动乱的持续升级,安禄山准备充分,唐朝军队仓促应战接连败退,叛军很快就攻占了唐朝首都长安,长安沦陷,唐玄宗只能仓皇逃亡蜀地避乱。

天下大乱,蜀中相对安定,成为皇室及衣冠之族避乱之境,唐玄宗因“剑南虽狭,土富人繁,表里江山,内外险固”,而率官兵1300余人仓皇入人蜀,到达成都。同期闻讯赶来扶驾勤王及追随入蜀的中原人士更不在少数。唐玄宗入蜀避难后,成都成为唐朝行都,四川成了中原人士的避难所,大大刺激了四川的经济繁荣。当时成都号称“南京”,俨然帝城气象,当时有“杨一,益二”之说,即天下城市,扬州第一,成都第二。

这个时候,四川已经凝聚了不少唐朝时期的优秀人才与特点,在后面的黄巢大起义中,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逃至成都,留驻四年以避中原之乱,情况也复如此。至前蜀王建称帝时,史称“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蜀主礼而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这两次皇室入蜀证明四川之富庶与重要,同时也对四川地位的提升有所作用。中唐安史之乱,在全国仅存的富庶地方中,四川仅次于江南,因而当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到晚唐黄巢起义时,扬州也残破了,四川地区便成为全国唯一的富庶地方。正是这种富庶的基础,继后,维系了前、后蜀两朝繁盛。

所以说,四川话跟唐朝官话还是有联系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