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上将,顾名思义就是军衔的标识上有五颗金星,这个军衔是美国所独创和独有的。相当于他国的元帅军衔。是美国现役军官最高军衔。他于1944年12月由美国国会批准设立,由美国总统
蒋校长从来就不是“五星上将”,那是非常外行的军衔称谓,尽管他的肩膀上确实扛过五颗星,他那叫“特级上将”,并且在美式军服没有到来之前,他始终挂着三颗星的“特级上将”专用领章,跟五星又有啥关系呢?同理,白崇禧、陈诚等人在1946年以后挂的四颗星肩袢,也不能称为“四星上将”,正确称谓必须是陆军一级上将,因为在抗战时期,他们的领章也不过是三颗星而已(领章样式跟特级上将有区别)。
所以一定要注意,“五星上将”军衔是美国军队独有,其他国家军队的将领哪怕挂上了五颗星,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五星上将,都有各自的专属称谓。理论上说,东方军衔的少将为一颗将星、西式军衔的准将为一颗将星,所以美军的少将已经挂两颗星、中将挂三颗星、普通的陆军上将挂四颗星,这跟国民革命军的将级军衔就出现了差别,而跟我军55式军衔的大将级星数相同,所以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美国陆军在二战爆发之时军队只有几十万人,所以最高为中将的“永久军衔体系”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但是随着军队规模急剧扩充到1000多万人,军衔级别就不太够用了。尤其是美英联合作战中,由于英军在上将以上还有“元帅”一级,所以更显得美军将领稍微有点“低气”,比如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中击败隆美尔后,随即于1942年11月晋升陆军上将,到了诺曼底登陆以后的1944年9月1日,再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马歇尔)
一直在争夺盟军部队最高领导权的美国人当然不爽,当时的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一路火箭般窜升,也才到了美国军衔体系的天花板四星上将,让美军上将去指挥英国陆军元帅,多少有点那个,同时,英军的空军、海军总司令,也都是元帅衔,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刺激着美国人必须增加一级最高军衔。所以1944年的下半年,美国军方和国会已经在酝酿此事,也就是给美军最高层的将领们,把将星增加到五颗,麻烦在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称谓。
如果仿照英军的话,挂五颗星的将军也应该称为“元帅”,不过当时的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是肯定在“晋衔”之列的,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英文中“元帅”(Marshal)一词同“马歇尔”的名字发音刚好相同,就等于在叫“马歇尔马歇尔”,真心不太好听。同时马歇尔也不愿意自己的军衔超过恩师潘兴,因为老潘获得的是“陆军特级上将”的荣誉军衔,注意啊是荣誉军衔,并不在当时美军的现行军衔体系之内。
(艾森豪威尔)
酝酿过程和最终决定那是美国人自己的事,咱也别瞎操心,总之把称谓定为了“五星上将”,时间是1944年9月中旬(要不说蒙哥马利刺激了美国人呢),提议人是陆军部长史汀生和陆军副参谋长麦克纳尼将军。但是五星上将在级别上是跟英国的三军元帅对等的,比如老蒋逃台后会见麦克阿瑟时,公开私下都称为麦帅,也就是把五星上将的军衔理解为元帅。
1944年12月,国会正式批准设立五星上将军衔,同时也基本批准了罗斯福总统的人选提名(哈尔西没通过),当时设定的基本条件,除军中资历和战争贡献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外,还必须曾经担任过美军中央、军种首长或者盟军的战区级指挥官职务,也就是职衔需要配套。因此,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海军)和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肯定够资格入选了。
(布莱德雷)
而在华盛顿的军队中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莱西(海军)、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海军作战部长金(海军)和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陆航虽然还是个兵种,但是实力和级别已经等同于军种)也获通过,因此第一批授予的陆海军“五星上将”实际只有七名,美军高层绞尽脑汁排出的顺序是:1莱希、2马歇尔、3欧内斯特·金、4麦克阿瑟、5尼米兹、6艾森豪威尔、7阿诺德。
原本是打算凑个整数陆海军各四名的,哈尔西被耽误了一下,所以1944年12月实授七名。1945年以后,哈尔西终于如愿以偿,而布莱德雷在晋升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后,也成为第九名五星上将,也就是总共有五名陆军将领和四名海军将领先后获得了“五星上将”军衔,不过要注意,当时的四星上将、五星上将都是临时军衔,属于二战的特殊产物。
(麦克阿瑟)
其中阿诺德在美国空军成立两年后的1949年又改授为空军五星上将,成为唯一两次授衔的五星上将,这样就是陆海空三军都有了五星上将,但是海军陆战队不设。国会1946年3月23日的公法终于规定,五星上将衔为永久军衔,但只有在美国处于战争状态时才会根据军功授予,并且终身不退出现役,也就是一直到死都可以穿军装挂军衔。
正因为如此,目前美军的最高军衔只能是四星上将,比如现役的参联会主席,而历史上获得五星上将的九名将领暂时成为“绝版”(都不在了嘛)。在五星上将级别以上,美国历史上还有三个人拥有最高的特殊荣誉军衔: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海军将领乔治·杜威以及潘兴,关于他们三个的军衔特殊称谓,之前有过介绍,就不重复了。
(阿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