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义道德是讲给别人听,要求别人去做的时候,当然就是吃人的。
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无非就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一块遮羞布,这套学说是讲给被统治者听的,要求老百姓遵守的清规戒律
清末至民国初期,中华大地,百业凋零,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从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的现代思潮蜂拥而入,冲击着5000年历史的传统文化。
在此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无数的先贤,都在思索: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定位?未来的中国,何去何从?
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奋笔直书,创作了《狂人日记》,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作品通过“狂人”的视角,全面否定了中国仁义道德文化。作品直言,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在自觉或是不自觉中,吃了人或是也被别的人吃掉,甚至是自噬,彼此无法逃脱。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是无须质疑的,为了迅速、高效地改变中国之命运,而下的一副猛药、重药,此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所谓“骄枉”需“过正”。至于对传统,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鲁迅先生在之后有专门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的百年发展历程已经证明,对历史和传统的完全切断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既要继承,又要不断创新,才是中国的发展之路。
因此,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绝不可以孤立的拿出来理解,只有放在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才能品味其真意,才不至于误解先生的忧愤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