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我来回答。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既说明“自知之明”的可贵,也说明“自知之明”的困难。人确实常常指别人的缺点,而自已有同样的缺点却不知,这实在是糟糕的事情。
只知道批评别人,不知道批评自己,这种人就是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
而且这种人大有人在。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更重要的还是要自我批评。
人与人来往,都有批评别人的权利,同时也要准备听取别人的批评。面对别人的批评,人应该反省自己的问题与不足,进而都有自我批评的义务。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负有社会的责任,应该负责任地批评别人,同时也负责任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触及灵魂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人与人的相互砥砺和人对自我的超越。
平常我们所说的批评是批评别人。批评的实质在于指出别人的缺点或不足。如果这种批评是实事求是的,能够使被批评者认识到自己问题所在,那么就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者是被批评的人。相对来说,真诚的批评者是情感与理性的付出者、奉献者。被批评者只要通情达理,就会由衷地感激批评者。每个人都有缺点,因而是不完善的。如果我们愿意使自己更接近于完善,那么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克服自己的缺点。而要能够克服缺点,首先就要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能够自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有意识地通过自我批评、自我改进达到自我完善,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人们常常自以为是,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所以,能够从别人的批评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对于改正缺点、完善自己至关重要。
从积极的意义上看,批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砥砺,是通过思想交锋,分清是非,改过向善。由批评引起的自我批评,如果确实发自内心,带来明显的进步,无疑是人的自我超越。以理性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为契机,敞开自己的胸怀,从善如流,是情感和思想上的升华。一个襟怀坦荡的人,是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虚心之所以使人进步,就是因为能够接受批评、听取意见、集思广益,把事情做得更好。具体的批评意见即使不一定都正确或可行,也不应拒绝,而应采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毛主席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的目的。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提出批评,满腔热情帮助同志,既团结了同志,也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事实证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别人才会口服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