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事,一想到《道德经》中的那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或“大善既是大恶”,心理障碍了求解?

老子是中国先秦真正的哲学家。我来分析这两句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是刍狗?就是草纸扎的狗,古时候穷人祭祀用的,形容最没用的东西。还有下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04 22:31:31

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我莫名的有些激动,【道德经】是我最喜欢读的书之一。谢谢题主这么有幽默感的提了这么大一个哲学问题。

想做好事,一想到【道德经】 中的那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够’ 或大善既是大恶’,心里障碍了求解?

要解答这两句话的意思,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道德经】 这本哲学巨典 。【道德经】原名【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李耳(又名李聃)所写。老子善于问道解道,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德经】是我过第一部完整的哲学巨著,是老子对自然万物,人生,社会观察后所作的哲学思考的文章总结,内容涉及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科学以及宗教等诸多领域,体现了老子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整本书最著名的应该是这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翻译成现代话就是:‘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真正的名和利是可以求到的,但不是平常所认识的那种‘虚名’’。【道德经】一经问世,就以其丰富的内涵引起世人关注。两千多年来成为人们做人做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平天下的道理引领著作。它深刻影响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其影响,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的道德典范。

而这句‘天地不仁,以为刍狗’出自【道德经】的第五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万物无所谓仁爱,它把万物当作稻草扎成的祭祀用的刍狗一样。【刍狗,古代用稻草扎成的狗,用来祭祀用的】。用今天的话解释就是田地万物是客观存在的,皆有所属,它们共生于宇宙间,相互需要,但又不相容,是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事情都要用观的态度。

大善既是大恶,不是出自【道德经】,这句话有人认为是出自孔子,但没有史学家们的证实,所以不能定论它的出处。这句话的意思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有些善事不是你认为的小善,有些善事做了不能帮到别人反而会给别人造成麻烦,就成了恶事了。做善事要以能帮助别人,造福于社会为最基本的准则。

孔子有一句话是我在初中学到的,‘莫以善小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说做好事不能以事小而不做,不能以善事大而做好事,这也是劝人向善的话。

【道德经】不只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有着深刻的影响。16世纪【道德经】被众多翻译家译成多国语言,流向欧美各国,道德经目前是世界上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

看到这些荣誉,我们生为华夏子孙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有这么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经典,引领我们做人做事,所以请读到这版回答的您多读经典,传承经典,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尽一份力。

我是跛脚的猫,喜欢用文字表达一切的70后,书中解疑如有不当的地方,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感谢您。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