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嵩,代郡人,父亲叫长孙仁,昭成帝时是南部大人。长孙嵩为人度量宽宏,很儒雅。他的名字是昭成帝给他取的。他十四岁时,就已接替父亲掌管事务,统率军队。
在昭成帝晚年时,几个部落
长孙嵩,代郡人,父亲叫长孙仁,昭成帝时是南部大人。长孙嵩为人度量宽宏,很儒雅。他的名字是昭成帝给他取的。他十四岁时,就已接替父亲掌管事务,统率军队。
在昭成帝晚年时,几个部落反叛作乱,苻坚命刘库仁管理国家事务。长孙嵩与元他等人率领部众归顺了他。刘库仁之子刘显谋划叛乱时,长孙嵩率旧部与普通兵士们总计七百多家叛离背叛刘显离开了。将要经过五原时,当时昭成帝之子拓跋什翼键之子拓跋寔君的儿子拓跋渥也聚集众人自己登上王位,长孙嵩想前往归附他。途中正碰上乌渥,乌渥说,拓跋渥是作乱之父的儿子,劝长孙嵩归顺道武帝。长孙嵩拿不定主意,乌渥就替他掉转牛头的方向,长孙嵩于是勉强听从他,去面见了道武帝。道武帝仍然让他做南部大人,此后是屡立战功。后来他又跟随道武帝攻打中山,被任命做了冀州刺史,赐封爵位为巨鹿公。明元帝即位以后,与奚斤,安同,崔宏等八人共同处理国家大事,当时人将他们称为“八公”。
东晋将领刘裕北伐姚泓的时候,明元皇帝授予他符节,让他来都督太行山以东诸军事,来到平原郡以后,他沿着黄河北岸排成军队,驻扎守卫在畔城,和晋军交战,被打败。明元帝传令将道路借给刘裕让其军队通过。刘裕在船上瞧见长孙嵩的军旗和车盖,就送给他酃地出产的美酒和江南的食品。长孙嵩都让人给送到了京城。明元帝下诏让长孙嵩用丰厚的礼物回赠给刘裕。同时,又令其挑选粮良部队随时待命。如果刘裕的军队西去的话,就率精壮的士兵南出彭城,沛郡,如果是不知道其西行时间的情况下,就领兵跟随在刘裕大军的后面。刘裕军队到达崤山,陕州一带,定会和姚泓军队对峙,到那时两败俱伤,实力大减。等到秋天的时候,再逐步逼近,那么刘裕的首级自然就可不用打仗就被高高悬挂起来了。于是等到刘裕沿河前去洛阳并且入关,长孙嵩就和叔孙建等人从城皋南,渡黄河,晋朝所有驻扎的部队都四散溃逃,长孙嵩这才领兵回朝。
明元帝病重时,向其询问后事。长孙嵩劝其立太武帝为皇帝。明元帝听取了他的意见,传旨让太武帝临朝监管治理国家大事,长孙嵩也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太武帝即位以后,加封他为北平王,司州中正。太武帝下诏书征询公卿大臣的意见:赫连,蠕蠕先征伐哪一个?长孙嵩和长孙翰,奚斤等建议先讨伐大檀,而另一边崔浩则认为不宜攻打大檀,应先讨伐赫连。也有主张先讨平冯跋的。太武帝沉默不语,就领兵西行。后来又听说赫连屈丐已经死去,关中已然大乱,就召来属下商议讨伐赫连。长孙嵩等人说:“他们如果死守城池的话,那就是以逸待劳。要是大檀人知道了,前来进犯,国家危矣。”太武帝就向寇谦之询问吉凶如何,寇谦之说可行,杜超之,崔浩也表示赞同。而长孙嵩等人坚持劝谏太武帝,万万不可,惹怒了太武帝。太武帝怒斥他做官贪赃枉法,让武士把他给羞辱了一顿。不久以后,改任他做了太尉。过了很久,又加封为做了柱国大将军。
这以后,每次皇帝御驾亲征,因他年事已高,大多数都让他留守在京城,坐镇朝堂上办理各种案件。长孙嵩八十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