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选择在日本发动核空袭而非德国?

第一、很简单,1945年上半年,美国还没成功研制出来原子弹,自然没法给德国用了。
世界上第一颗实验性原子弹是1945年7月15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中爆炸成功;而德国早在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3 14:11:27

第一、很简单,1945年上半年,美国还没成功研制出来原子弹,自然没法给德国用了。

世界上第一颗实验性原子弹是1945年7月15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中爆炸成功;而德国早在1945年5月7日就投降了,时间上差了两个多月。

第二、1944 年11月23 日,盟军已经占领德国核计划所在地,法德边境城市——斯特拉斯堡。同时发现德国的核武器研发进程跟美国简直不是一个层次,没法比,根本不没必要担心美德之间所谓的“核战争”。

第三、进入45年,德国败局已定,制空权已经丧失殆尽,光是常规轰炸就能起到理想效果。东西两线的苏军和盟军也成功汇合,最难啃的柏林,已经让给苏联打了,不用费大劲动用新式武器。

第四、原子弹爆炸既是一个战争行为,也算是一个科研项目,需要对效果进行测量、分析、评估,当然美国霸气的选择了他国领土,活人实验。而德国几个重要城市已经被燃烧弹炸的一片狼藉,比如德国东北部重要工业城市德累斯顿,全城没有一个屋顶留有完整的天花板(下图),这种废墟上的投弹,难以对原子弹的效果做出客观评估。

第五、德国一些城市郊区有美军战俘营,被俘美军量还不小,自己人不能伤了自己人。

第六、出于战后格局考虑,这个早在45年初的雅尔塔会议,三个国家都已经讨论和划分势力范围了,后来的波茨坦会议又完善了一下,德国是要被分区占领的,美国自然要扶植自己的势力抗衡苏联,所以,对德国要留有余地,不能做的太绝。

第七、日本方面看,到了45年初,日本穷途末路之下,一点都没有考虑投降,反而喊出了个“本土决战,一亿玉碎”的口号,说白了就是全民皆战死。当时的日本老百姓都被官方教导“一旦日本本土被美军占领,那么国家将不复存在,大和民族的生命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那么既然都是死,不如大家一起统统“玉碎”。” 所以,1945年的日本各界,天天组织一帮家庭妇女、老年人、和学龄儿童练习“万岁冲锋”(自杀式袭击)。例如,训练老百姓如何熟练的往自己身上绑炸药,控制好时间,麻利的冲到美军坦克前,同归于尽。对美国来说,关于登岛作战,硫磺岛战役之后,美军遭受了无法想象的损失,亲身见识了被军国主义洗脑后疯狂的“万岁冲锋”,开始非常认真的考虑登陆作战可能造成的巨大伤亡。太平洋各个战役表明,装备优良,战法先进的美国大兵,面对日本疯狂的武士道精神也要付出近乎1:1的伤亡率,这样算来要攻破日本本土,美国至少要付出100万人伤亡率。而且,日本进行了疯狂的全国总动员,包着全民皆战死的心态,打算以5:1来对付美军的登陆作战,这是美国绝对承受不起,也无法想象的,美国大兵可舍不得“玉碎”。因此,为了精神和肉体上打垮疯狂的日本人,只能放大招。

第八、在日本投掷原子弹是对苏联势力介入的一种宣誓行为。1945年2月,三巨头集合召开了雅尔塔会议,最终在得出了以维持外蒙现状在内的,以及确保苏联获得1905年日俄战争战败后,沙俄所有转给日本的权益(大部分出卖的是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作为回报,苏联会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对日作战的决议。

然而,出于战后利益分配的考虑,美国同时意识到,一旦苏联出兵,就得兑现之前的承诺;更可怕的是,万一苏联打high了,再来个出兵日本本土,搞得跟划分东西柏林一样把东京给划分了,美国就会相当的被动。于是美国人决定放大招,加速日本的投降,争取在苏联出兵前迫使日本提前投降,这样,不但可以在将来不必兑现对苏联的丰厚条件,同时还避免在远东地区与苏联划分势力范围。于是,8月6日和9日的紧急投下了两枚原子弹,送了几十万日本平民提前见了“天照大神”。

结果,苏联8月9日出兵,日本竟然还硬挺了好几天,抗到了8月15日才投降,美国只能无奈的兑现了承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