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的儿子是被怎么处死的?

据记载,石达开共有三个儿子,均死于石达开遇阻大渡河前后。1864年6月4日石达开军分别抢渡松林河和大渡河失败,转向东进,于6月10日到达大渡河另一支流老鸦漩西岸的利济堡,该处水势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04 19:45:48

石达开,小名亚达,别名石敢当。他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出山反抗清廷,十九岁毁家纾难,率四千余众参加金田起义,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于成都英勇就义。“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石达开轰轰烈烈,体恤百姓的一生得到了后世较高的评价。

咸丰六年(1856),太平天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内乱——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部下惨遭牵连。在前线的石达开严厉指责了韦昌辉自相残杀的行径,但为时已晚,反而差点遭到北王韦昌辉的加害,他仓皇出逃天京。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人心涣散,形式急转剧下,由盛转衰,军事斗争屡遭挫折。石达开在关键时刻不计私怨,凝聚人心,在他的指挥下,太平天国逐渐扭转不利局面。

然而正所谓功高盖主,生性多疑的洪秀全渐渐对他心生猜忌。在清廷的挑拨之下,石达开出走西南。同治元年(1862),石达开带领4万人强渡大渡河,顶着恶劣天气与清军鏖战一个月,最终弹尽粮绝,无奈接受招降。

不料清军背信弃义,石达开被处以极刑。但在他临刑之际,奇怪的一幕却发生了:面对父亲被清军千刀万剐,石达开五岁幼子石定忠竟还能破涕为笑。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石定忠的嚎啕大哭是很容易理解的。据文人费行简在著作《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中描述:“石定忠不见其父,日夜啼哭,杨重雅烦而提议,用布包石灰堵口鼻压毙之。”

石定忠突然离开父亲,日夜啼哭,可冷酷的狱卒竟然提议用石灰闷死他,这是何其残忍的手段。黄发垂髫的稚子,面对父亲被囚,独自被一群凶神恶煞的清军关押于阴冷潮湿的牢房,并受到如此威胁,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压抑不住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而对于孩子破涕为笑的原因,众说纷纭。据传,石达开行刑之时,狱卒谢福不忍告诉孩子真相,哄骗孩子马上可与父亲相遇。于是石定忠问:“我死可见父乎?”谢说:“正好见于天堂之上”。他遂破涕为笑,指所佩玉牌高谢曰:“此我生日天王送的,你们不要拿去。”

一个五岁的孩子不懂权势和生死,在他纯稚的内心里能想到的便是可以与父亲见面的喜悦。而谢所提的“天堂”,从侧面反映出来了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西方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响。五岁幼儿与微末小吏都知人死之后会升入天堂,这说明着拜上帝教作为太平天国的国教,渗透到太平天国甚至其以外地区的各个方面。

还有一说:因为孩子理解父亲心中的大愿,而且看到父亲面对剐刑之痛依旧面不改色,心中自豪感慨,想要践行 “虎父无犬子”这句老话,遂强忍眼泪露出笑容。只是五岁孩童尚且少不经事,能否拥有如此崇高的思想依旧值得商榷。

其实,这个孩子后来的结局也是令人唏嘘。石达开投降之时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保全自己及儿子的性命,可是清军违反了承诺,先是将石达开以酷刑处死,后在其子成年后也将他活剐了三千多刀。

“只觉苍天方愦愦,莫凭赤手拯元元。

三年揽辔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亦苦,东南到处有啼痕。”

这是石达开临终前的遗诗,也是他对十多年戎马倥偬生活的总结。事实上,石达开很清楚清廷对于反叛者向来心狠手辣,讲求斩草除根。但一个父亲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淡定,努力为孩子争取一线生机的舔犊之情,依旧令人动容。一个孩子只要见到父亲,就能忘却一切恐惧和不安。面对这样的信任与依赖,面对这样的父子情深,孩子破涕为笑的原因其实早已不再重要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